-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预制词块鉴别能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国英语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英语专业。然而,由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经验和背景与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导致许多中国学生在实际英语交流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长句子构造不当、常用短语使用错误等。
其中,预制词块是影响中国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预制词块是指由多个单词构成,具有固定意义和语法用法的短语,如“take care of”、“as a matter of fact”等。英语母语国家的人们在日常英语交流中会自然地运用这些预制词块,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由于缺乏鉴别和灵活运用这些预制词块的能力,导致其在英语交流中表达能力的不足。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预制词块鉴别能力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预制词块,提高其英语交流能力,促进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
(1)了解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预制词块鉴别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预制词块鉴别能力;
(3)探究如何将所学的预制词块灵活运用于英语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预制词块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预制词块鉴别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教材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活动等;
(4)如何将所学的预制词块灵活运用于英语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调查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预制词块鉴别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实验研究:设计教学实验,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访谈调查:通过访谈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反馈和意见。
2. 技术路线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技术路线:
(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教材等;
(2)编制调查问卷,对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教学实验;
(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5)通过访谈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反馈和意见;
(6)撰写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
四、论文结构和进度安排
1. 论文结构
本研究论文将包括以下结构:
(1)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阐述研究重要性和意义;
(2)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相关理论和方法;
(3)研究方法:阐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研究结果:介绍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5)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6)结论与展望:总结本研究的意义和贡献,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
2. 进度安排
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调研(一个月)
第二阶段:教学实验和数据分析(三个月)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和答辩(两个月)
五、参考文献
[1] 肖珍珍. 英语预制词块研究综述[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6): 93-98.
[2] 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in learners and native speakers[J]. Language Teaching, 2002, 35(1): 33-52.
[3] 杨锐锋, 白贤婷. 预制词块在英语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世界语言研究, 2017(3): 64-73.
[4] Nattinger, J. R., DeCarrico, J. S.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J]. 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5] Pawley, A., Syder, F. H. 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ness and repetition[J]. The Pseudo-cleft Construction in English, 1983: 144-15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蒙东褐煤热压脱水机理与经济性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 猪场废弃物堆肥微生物多样性及空间异质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 一个新货币需求函数的提出的开题报告.docx
- 肿瘤免疫治疗中CTL细胞、Treg细胞及其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 TOLL样受体4对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鼠肺组织炎症介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docx
- 基于MEMS和自组装技术的安培型免疫传感器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 政府住房信息资源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 油包水型乳化油液水击谐波破乳LabVIEW仿真及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 社会变迁中的农村“80”后择偶行为研究——以广西南宁市XX村为例的开题报告.docx
- 运动负荷对大白鼠生长趋势及氨基酸消化率的实验观察的开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