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环评证甲字
第 2 6 0 1 号
中电投与道达尔合资年产80 万吨煤制聚烯烃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 册)
国环评证甲字
第 2 6 0 1 号
中电投与道达尔合资年产80 万吨煤制聚烯烃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 册)
国环评证甲字
第 2 6 0 1 号
中电投与道达尔合资年产80 万吨煤制聚烯烃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下 册)
前 言
1 项目背景
石油是保障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治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
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和石油进口维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能源、石化产品供需
矛盾日益突出,使得我国的石油供应、消费、进口及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形势非常
严峻。
中国能源格局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其中煤炭占能源资源总储量的
97.4%,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煤炭储量的 33.8%,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
8 8
石油资源总量约为1072×10 t ,其中陆上石油资源约为826.7×10 t ,剩余可采储量
8
25.0×10 t ,占世界的 1.7%。依托国内煤炭资源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可利用煤资
源转化的杠杆调节,适当减少对进口石油依赖,在世界石油市场大起大伏时用
以平衡原油价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运行和发展。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投)与道达尔集团(以下简称道达尔)
自2009 年初开始煤制聚烯烃项目的合作交流。道达尔十分看好中国的煤化工发
展前景,认同中电投拥有的资源、实力及未来发展能力;中电投认同道达尔丰富
的聚烯烃生产专业经验与国际市场经验。双方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愿意共同投资建设煤化工项目,以满足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采用先进
的工艺技术、高效的节水措施、可靠的环保技术,合资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
大型煤制聚烯烃项目。中电投公司拥有丰富的煤炭、电力产业建设、运营、管理
经验以及资金和人力资源优势;道达尔公司拥有丰富的石化产业建设、运营、管
理经验以及全球化市场营销网络,技术、资金、研发和人力资源优势显著。二者
成立合资公司,完全有能力建设、运营、管理资源利用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化
煤制聚烯烃工厂。
中电投是集电力、煤炭、铝业、铁路、港口各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集团,
总资产分布在全国28 个省、市、自治区,拥有上海电力等7 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近年来,中电投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坚持电为核心,煤为基础,产业一体
化协同发展,积极向综合能源企业集团转型。
截至 2015 年底,中电投电力装机容量 10700 万千瓦,清洁能源比重占
40.06%,煤炭产能8040 万吨,电解铝产能272 万吨,铁路运营里程505 公里,
1
资产总额7751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450 亿元,员工总数14 万人。中电投
集团连续四年进入世界500 强,2015 年位居403 位。中电投自2004 年进入煤炭
产业,以重组内蒙古霍林河煤业集团为契机,煤炭产业快速发展,煤炭资源获取
数量、煤炭产能及产量均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三大产业之一和主要利润增长
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