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树和喜鹊课文原文
树和喜鹊课文原文
《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
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
树们快乐地生活。
《树和喜鹊》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
鹊。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
有喜鹊。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
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树和喜鹊》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读正确是首要任务,要读准“一”的变调。“一”
的变调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出现多次,在这篇课文中出现频次很高,要
巩固读法。可以先让学生画出所有带有“一”的词语——“一棵树、
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天一亮,天一黑、一起”,自己尝试读一读,
然后把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准确。这些词语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第 1、5 自
然段 ,可以采用指名读段 ,同桌互读这两段等形式检测并巩固“一”
的不同读音。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能随着课文情感的变化而有所感悟 ,读出自
己的感受。可以采用想象画面、创设情境、体会心理等策略进行朗读
指导。
(1)朗读第 1、2 自然段 ,要指导读好“只有一棵树、只有一个鸟
窝、只有一只喜鹊”,在这样的语言反复中想象画面,感受一棵树、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的孤单,与第 2 自然段的“孤单”相呼应,把朗
读与理解、体会情感融于一体。
(2)第 3、4 自然段的朗读,可以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迁
移,让学生在整齐的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的节奏感:每棵树上都有鸟
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从而为读好、理解“树有了邻居,喜鹊也
有了邻居”作铺垫,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课文情感的变化。
(3)朗读第 5、6 自然段,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化身喜鹊进入这
个热闹的场景中,天亮时相互打招呼,天黑时聊一天的收获。在指名
说、小组合作说中体会“叽叽喳喳”,感受“热热闹闹”,读出自己
心中的“快快乐乐”。只要学生能有所感悟,朗读时有所体会即可,
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
2. 理解运用。
这篇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 ,通过树和喜鹊 由单个变成群体,折射
出树和喜鹊心情的变化,这种变化就藏在课文的第 2、4、6 自然段中。
建议在教学中找读这些写变化的句子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第 2 自然段有一个小泡泡提示学法 :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
“孤单”的意思。学习课文第 1、2 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了
解词语的意思。可以这样进行 :
(1)找出“孤单”一词 ,试着说一说“孤单”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读第 1 自然段,联系 “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
鹊”,了解“孤单”表示只有一个;
(3)通过读句子 ,抓住连续三个“只有”,把“只有”换成 “有”
进行句子比较 ,让学生想象喜鹊的心理,感受无人陪伴的“孤单”。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2年山东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真题卷.pdf
- 国开形成性考核02788《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pdf
- 2023年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解释.pdf
- 国开电大《刑事诉讼法学》形考任务五国家开放大学试题答案.pdf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精品教案【最新】.pdf
- 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题库及解析.pdf
- 《怎么都快乐》课堂练习题.pdf
-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正直实验学校初中部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pdf
- 勤思考研2021年苏州大学应用心理硕士347真题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