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哲学与文化诗学神秘的战栗读尼采的短诗《威尼斯》.docxVIP

浮世哲学与文化诗学神秘的战栗读尼采的短诗《威尼斯》.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浮世哲学与文化诗学神秘的战栗读尼采的短诗《威尼斯》 公元前54年,一位伟大的波斯皇帝的伟大英雄带领100多名士兵向西克里奇进军。当他登高远眺, 看到自己的部队正在踏桥西渡时, 突然萌生出一丝悲凉:如此生龙活虎之战士纵然不牺牲于战场, 数十年后也必然化为尘埃, 他思来想去, 悲从心来, 禁不住潸然泪下。可以想见, 这位伟大帝王的内心深处, 那一刻一定有神秘的战栗掠过———这该是灵魂的洗礼、良知的发现, 更是对造化的敬畏、对人生的慨叹。在那一刻, 这位君主所感受到的, 不再是自己的权力有多么巨大, 而只是感到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永恒。他所能领悟到的, 恐怕就是“刹那见终古”的境界吧。 公元一九一三年, 一位十岁的中国儿童, 在教室里翻阅一册清人写的《紫竹泉山房记》。突然, 他看到这样几行文字:“游从旧侣, 半皆散亡;竹既凋残, 池亦竭矣。”这位儿童的灵魂一下被击中了, 他抬起头, 环望教室里那些同样充满稚气的面孔, 人生的幻灭感油然而生, 以至凄然下泪。这位中国孩童, 就是日后成为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大诗人和大翻译家的梁宗岱。 诗人的感受如此早熟和敏感, 本来不算奇怪。但问题在于, 两个时空相距遥远的人, 无论是国王还是孩童, 在人生的某一时刻, 灵魂竟然都被神秘的战栗击中, 这是为什么? 当然, 他们不是惟一的例证。 人们不会忘记, 一千多年前, 初唐诗人陈子昂那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当诗人面对苍天呼喊出那无尽悲凉的诗句时, 其内心一定也是被神秘的战栗所击中。 还有那位曾经不可一世的项羽, 当他无奈地唱出“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时, 是否心头也正是这神秘的战栗掠过?不然他怎么会泪流满面———“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 莫能仰视?” 其实, 大诗人苏东坡, 已经用这样的诗句, 为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神秘战栗做过最好的注释和总结: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哪复计东西? 是的, 人生本如此, 何必计东西? 无独有偶, 有一位西方诗人也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但那里是去年的白雪。”这不仅在寓意上与苏轼之诗相近, 而且与我们唐代的“人面桃花”故事同样美丽哀艳, 同样令人惊心动魄。 混迹于滚滚红尘之中, 我们似乎应该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不是么, 当酷暑难挨的夏日, 你的午睡被鸣蝉的聒噪所惊醒, 于不经意间瞥见窗外那一枝摇曳的树枝时;当秋风袭来, 你站立水边看那枯叶片片, 战抖着坠入水中时;或者在漫长的旅途中, 邂逅一双纯洁而又美丽的眼睛然后又不得不分手时;或者在寂静清冷的冬夜, 聆听到远方传来的一声汽笛时……每当此时, 是否你的内心深处, 会像春风吹过湖面激起一层涟漪, 使你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悲哀, 产生那神秘的战栗? 遗憾的是, 我们当中的许多人, 对于这种人生的悲凉感和幻灭感, 已经没有体验, 抑或不再有时间体验———因为平庸之我们, 都活得实在过于匆忙, 以至忘记了拨动那可能生锈的心弦。 这是怎样的不幸和悲哀啊, 可惜我们不能发现, 或者说不愿发现。面对一个日益沉沦的世界, 好像我们已做好与其一同沦陷的准备。 ———倘如此, 则人类存在的价值何在? 人类本不能指望上帝的拯救———假如有, 上帝的旨意其实也必然是让人类自救, 但迄今为止, 人类好像还没有表现出这样的自觉和能力———追求物欲的力量看来总是大于追求精神, 我们似乎只有束手待毙, 悲夫! 惟一的出路在哪里, 大概还是只有回到内心。心弦如果生锈, 那就设法把它擦亮吧, 至于得到拯救的机会有多少, 且不去管他, 聊胜于无毕竟也是一种希望。 写了这么多, 该介绍尼采的这一首极为优美感伤的诗了。那是一八八八年, 时已近疯狂的天才大哲学家尼采在被好友接送回家的路上, 竟然即兴创作出一首后人名之为《威尼斯》的极为优美感伤的诗歌, 这该是他幸福的绝唱: 褐色的夜 我伫立街头, 远处飘来歌声: 金色的雨滴 在颤动的水面上溅涌。 游艇、灯光、音乐——— 醉醺醺地游荡在朦胧中…… 我的心弦 被无形地拨动了, 悄悄弹奏一支船歌, 战栗在绚丽的欢乐前。 ———你们可有谁听见?…… 在自己生命的终点就要到来之时, 尼采又有这么一次心灵的战栗, 他该是带着无上的幸福感离开人世的吧。 也许在诗人的眼里, 不, 应该说是在心里, 夜是“褐色”的———应该感谢周国平君的翻译, 如果译成“黑色”, 就不知要减掉多少悲凉味道。更为精彩的是, 在近乎精神失常的诗人看来和听来, 那夜色中朦胧的雨滴、灯光以及一切一切, 都已化为美丽的绘画和音乐, 使诗人陷入空前的幸福感觉之中。也许, 此刻的尼采, 才真正体会到了他一直礼赞的酒神精神!“金色的雨滴”, 一个多么美丽动人的意象!一个充满幸福之感的意象!而更加美丽感人的是诗人那醉意朦胧的影子, 一个徘徊和游荡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