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重点知识点梳理
(一)
简介:
这是篇典型的赋。赋是一种文体,讲究铺张叙事,重视辞藻押韵,本文表现
了赋的特色。比方发端之辞“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单有气概,并且含义尤丰,写尽秦王朝暴兴速灭的历史,此中“毕”、“一”、“兀”、“出”磨炼极佳。“毕”、“一”归纳了六国互丧、天下为秦的史实,而“兀”、“出”,则形象说明“阿房出”是由“蜀山兀”换来的。作者以夸张的艺术手法,不单写出了
阿房宫规模弘大,并且生动地揭穿了秦始皇的腐败、荒淫。这些无不反应赋的艺术特色。
背景:
六国被秦国消亡的教训,是很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照剖析,突出重申了“士”的作用。苏轼以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由。只需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能够平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难免于消亡的史实,指出他们接踵消亡的原由是不可以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罪有应得。
字词:
特别句式
1、判断句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被动句
输来此间
函谷举
3、倒装句
1
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
定语后置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管弦呕哑
介词构造后置(状语后置)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民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语言
4、省略句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摽掠其人
可怜焦土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良;今义:指人各专心计,相互
排斥)
②一宫之间,而天气不齐(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域的气象概略)
③燕赵之珍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备、计划或组
织)
④可怜焦土(古义:惋惜;今义:同情)
⑤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降落,衰落)
⑥直走咸阳(古义:跑,奔,此处解说为趋势;今义:行)
2
一词多义
一:
1、六王毕,四海一(一致。)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全都。)
5、专心一也(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每一)
9、因此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同样)
爱: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惜。)
3、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怜惜。)
4、晋陶渊明偏爱菊(喜爱。)
取:
1、何如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争夺。)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士医生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公四年》(家族)
焉: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回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
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3
2、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迷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
词。)
3、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搁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消亡郑国来加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聚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边盛行了。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
出。)
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向北建筑,折向西面。)
2、不敢言而敢怒(不敢发言,却敢在内心愤慨。)..
3、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念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常常复习它,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夫:
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倘若六国各自爱惜他们的百姓,
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丈量啊,惧怕有
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二)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本单元属于“交流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
文体中的模范作品。这些作品重申真切性,实时正确地反应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
息,从真切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
有两篇现场短新闻,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
简笔勾画出清楚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
英国撤退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它选用了英国撤退香港的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