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分析法.ppt

  1. 1、本文档共1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化学分析法 一、 概 述 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 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 二、电化学分析法分类 根据所测电物理量不同分: 电位分析法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 电导分析法 二、电化学分析法分类 二、电化学分析法分类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电量)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电量) 极谱与伏安分析(电流-电压曲线) 三、电化学分析法原理 化学电池与电化学分析装置 相间电位和液间电位 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位 电极类型 铜-锌原电池 原电池结构 几个概念 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剂与它的还原产物及还原剂与它的氧化产物组成,简称为电对。 电极:相应的氧化还原电对构成电极 几个概念 电对表示方法:氧化型物质在左侧,还原型物质在右侧,中间用斜线“/”隔开,即Ox/Red。 在氧化还原电对中,氧化型物质得电子,在反应中做氧化剂;还原型物质失电子,在反应中做还原剂。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强,其对应的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就越弱;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弱,其对应的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就越强。 电极反应 (半电池反应):分别在两个半电池中发生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原电池的两极所发生的总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原电池中,流出电子的电极称为负极,流入电子的电极称为正极。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原电池组成 半电池(电极):原电池有两个半电池(电极),每一个电极都是由电极导体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原电池组成 盐桥:原电池中的盐桥是一支倒置的U型管,管中填满了用饱和 KCl(或NH4NO3) 溶液和琼脂调制成的胶冻,这样 KCl 溶液不致流出,而阴、阳离子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盐桥的作用是构成原电池的通路和维持溶液的电中性。 原电池符号和书写方法 在半电池中用“| ”表示电极导体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界面。 原电池发生氧化反应的负极写在左侧,发生还原反应的正极写在右侧 溶液要注明浓度,气体要注明分压力 盐桥用两条平行虚线(“┆┆”)表示,说明它有两个液接面,盐桥两侧是两个电极的电解质溶液。 2、相间电位和液间电位 相间电位: 带电质点在两相间的转移(电极电位) 某些阳离子或阴离子在相界面附近的某一相内选择性吸附 不带电的偶极质点(如有机极性分子和小偶极子)在界面附近的定向吸附 把金属插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盐溶液中,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有溶解到溶液中成为水合离子的趋势,溶液中的水合金属离子也有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沉积在金属表面上的趋势。当金属的溶解速率与金属离子的沉积速率相等时,建立了如下平衡: 当达到平衡时,如果金属溶解的趋势大于金属离子沉积的趋势,金属表面带负电,而金属表面附近的溶液带正电;反之,若金属离子沉积的趋势大于金属溶解的趋势,金属表面带正电,而金属表面附近的溶液带负电。这种产生于金属表面与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对 的电极电势。 液体接界电位 概念:在两个组成或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相接触的界面间所存在的一个微小的电位差。 产生原因:在两种溶液的界面之间,离子由浓度高的一方的离子向浓度低的一方扩散。且不同离子扩散速率不同。 消除办法:盐桥 电池电动势 电极电位 构成化学电池的相互接触各相的相间电位的代数和 Zn电极电位: 标准氢电极 (Normol Hydrogen Electrode, NHE) : H2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H+的浓度为1mol/L,标准氢电极电位在任何温度都为零。 Nernst (能斯特)方程 4、电极类型 4、电极类型 玻璃电极 Ag-AgCl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0.2416V) 零类电极:由一种惰性金属(如Pt)和同处于溶液中的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所组成的电极,表示为Pt/氧化态,还原态。 如Pt/Fe3+,Fe2+,其电极反应为: Fe3++e=Fe2+ 一、电位分析法概述 分析原理 在零电流条件,利用电极电位与待测物质溶液中某种组分浓度关系,而实现定量测定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分类: 直接电位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电位滴定法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发展 玻璃电极 氟电极 其它类型的离子选择性电极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特性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发展 1906年 克莱姆 发现玻璃在两种不同的水溶液间会产生电位差 1929年 麦克英斯 制成pH玻璃电极 1966年 弗兰特 研制出氟离子电极 到目前为止 已研制出30多中商品化的离子电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祝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