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忠县白公祠泰始五年柱体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忠县白公祠泰始五年柱体研究 2003年夏天,石雕在重庆忠县乌阳市将军村长江边发现。这个小村庄叫华巴河。该石柱现存于忠县白公祠(忠县文物保管所)内,因柱上有“泰始五年”的铭文,故笔者将其简称作泰始五年石柱。 该石柱是重庆唯一现存的南朝石柱,也是已发现石柱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现将这件石柱介绍如下,并就相关问题略抒己见,以求正于有关方面的专家。 一 泰始社会主义铭 石柱仅存一段柱身,柱的两端有榫卯,底座和顶盖都已缺失(图一)。石柱通高266厘米。其中柱身高237厘米,向上略有收分;柱身下端宽25、厚21厘米,上端宽21、厚20厘米。该柱为横截面大致呈长方形的十二角瓜棱柱,柱身下端约19厘米长的一段,被削成榫头,为上大下小的方台形,以便能够稳固地插在其下的底座之上。 柱身被辫状箍带分为两段,上段两端各有辫状箍带一道,下端箍带前侧各雕一个双腿弯曲、两手上举的人像,他们共同托举着一块横长方形的石表。 石表正面镌刻铭文,铭文左起,共10行。除第七行为5字、第十行为8字外,其余均为每行9字,共85字(图二)。文字介于隶楷之间,字大2.5厘米左右。录文如下: 尉適孙讳观(?)长祖梁水 令讳晃二祖平武令讳 圣弟三祖讳轨(?)弟四祖 相国府参军事讳桓三 父试守江州令讳惠等 府君之神道 泰始五年二月辛未朔 廿一日辛卯□州主簿 □之□起龙之并立 上述铭文除个别文字风化剥蚀外,其他文字都能够释读。比较难辨认的字是人名和地名。“文卫尉適孙”的名讳,既像“观”字又像“视”字,暂释作“观”。“平武令”的名字已经模糊,从残笔来看,好像是圣字。“弟(第)三祖”的名字左边偏旁为车,右边偏旁不很清晰。该字有“轨”、“轵”、“辊”三种可能,暂释作轨字。“弟(第)四祖”后面一字的右偏旁不清,从左偏旁为“木”来看,释为“相”字的可能性最大,“相国府”置参军也是魏晋制度。“主簿”前面的二字有刮痕,字迹不清,从第二字残存的竖笔看,似乎是“州”字。该家族立柱时,最后一个死者的官位是江州令,因此,该主簿可能是江州主簿。 泰始石柱铭文断句如下: “晋故试守江州令、文卫尉適孙、讳观。长祖梁水令讳晃,二祖平武令讳圣,第三祖讳轨,第四祖□国府参军事讳桓;三父试守江州令讳惠等府君之神道。” “泰始五年二月辛未朔廿一日辛卯,江州主簿□之、□起、龙之并立。” 该铭文分为两段,段落间提行以示分别。第一段讲述该墓地主要成员的亲缘关系、担任官位和名讳,第二段则记录建立石柱的时间,以及主其事人员的官位和姓名。铭文第一段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叙述该家族远祖的显贵身份和分族的开端,二是叙述从高祖到父辈五世的官位和名讳。铭文开头的“试守江州令”,并不是文卫尉曾经担任的另一个官职,而应是文尉卫的嫡孙文观担任的官职。 二 石表铭中的汉晋卫尉 该表铭文与通常石表、墓碑和墓志的铭文都不同,文例比较怪异,容易引起误解,试作简要分析。 铭文开头的“晋故……文卫尉”,是该家族族谱上最著名的祖先,姓文,其最高官职当到了晋朝的卫尉。卫尉是秦代就已设置的官职,其职掌历代有所不同。秦之卫尉掌管宫门屯兵。西晋以后,职掌范围扩大,武库、冶铸等相关单位也都在其管辖范围内。东晋虽然曾一度省略卫尉,但刘宋孝建元年复置。《晋书·帝纪第三·武帝》:“九年,罢五官左右中郎将、弘训太仆、卫尉、大长秋等官。”又据《晋书·职官志》:“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后三卿、大长秋,皆为列卿,各置丞、功曹、主簿、五官等员。”“卫尉,统武库、公车、卫士、诸冶等令,左右都候,南北东西督冶掾。及渡江,省卫尉。”“太后三卿,卫尉、少府、太仆、汉置,皆随太后宫为官号,在同名卿上,无太后则阙。魏改汉制,在九卿下。及晋复旧,在同号卿上。”卫尉由于掌管皇宫警卫,责任重大,故其地位较高,而且均由皇帝信任的人担当。《晋书·帝纪第一·宣帝》记载诸葛亮北伐,司马懿率军抵御,采取坚壁高垒的策略应战蜀军。“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后亮复来挑战,帝将出兵以应之,毗杖节立军门,帝乃止。”石表铭文首列曾担任晋卫尉的祖先,显然有标表门第的意思。 江州即今重庆渝中区,曾为巴国的国都,秦灭巴后置巴郡,首县就是江州,汉、晋相沿不改。《晋书·地理志》:“巴郡,秦置。统县四,户三千三百。江州、垫江、临江、枳。”沈约《宋书·州郡志》:“江州令,汉旧县。”江州为州所在的首邑大县,掌治其县的官员称“令”。《汉书·百官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汉至六朝碑记中,描述地方长官官职时,通常直接说“某某长”、“某某令”。也有写明该长官在试用期间“试守某某官职”的,如四川芦山县城关出土的《赵仪碑》,就称张河为“试守汉嘉长蜀郡临邛张河字起南”。 “適孙”即嫡系的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