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艺术特色研究
摘要:歌剧《白毛女》通过以小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法,用农民阶级杨白劳活活被债主黄世仁逼死的故事,刻画出旧社会的中国底层民众被地主阶级无情压迫的情境,又通过“白毛女”喜儿在地主黄世仁家中的悲惨遭遇与她被八路军解救后的幸福生活形成的鲜明对比,凸显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而新社会将鬼变回人的主题。
关键词:民族歌剧;《白毛女》;艺术特色
《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型歌剧,其诞生标志着我国歌剧的发展走向了成熟。这部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根据民间传说集体创作出来的歌剧,在1945年5月于延安解放区第一次公演后,便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且迅速传遍各个解放区,甚至在当时的国统区也有《白毛女》的演出,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自诞生以来,歌剧《白毛女》就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关于这部歌剧的历史意义,以下几种研究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第一,《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民族歌剧;第二,《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发展的里程碑;第三,《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大型歌剧。从这些评价可以看出,歌剧《白毛女》在我国歌剧历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文章尝试从歌剧《白毛女》的艺术特色入手,深入研究这部歌剧在我国歌剧史上的地位。
1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
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史并不长,从20世纪20年代诞生至今,不过短短的100年时间,然而民族歌剧的百年发展史,正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一样,充满了沧桑和艰辛,也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化。20世纪初期,歌剧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然而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自己创作的民族歌剧,人民大众不得不支付昂贵的费用欣赏西方歌剧。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的音乐家便踏上了中华民族歌剧的创作之路,从最初以西方歌剧形式加入话剧的模式,再到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吸收中国民间戏曲等艺术形式的精华,形成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这个过程凝聚了我国无数音乐家的心血和汗水。在众多的民族歌剧中,《白毛女》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国歌剧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歌剧[1]。
2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艺术特色
2.1 题材内容的艺术特色
歌剧《白毛女》以河北地区的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为蓝本,将当时的解放战争和土地革命作为歌剧的时代背景,以旧社会时期华北地区的农民阶级杨白劳父女与地主阶级黄世仁之间的矛盾为故事主线,通过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回人”的主题思想,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地主阶级的残酷无情以及广大民众受尽压迫和剥削的悲惨命运,从而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解救中国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公无私精神[2]。
歌剧《白毛女》一共分为五个片段。第一个片段一开始便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35年的冬天,地点是华北地区某县的杨格村,交代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首先入场的是喜儿盼望着父亲归来的情景,从喜儿的歌唱中我们了解到这是除夕之夜,也初步了解了喜儿的性格特征——虽然生活贫困,但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她热切盼望着父亲的归来,虽然家贫如洗,父女俩也能欢喜地过年。常年在外躲债的杨白劳终于回到家中,还带回了两斤白面和一根红头绳,这让喜儿感到万分欣喜。在父亲为自己扎上红头绳之后,喜儿还一边向父亲撒娇,一边贴上躲避讨债的门神,面对父亲提起的婚事,喜儿因为过于害羞而装作没有听见。这一系列简练的唱白和动作,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一位淳朴勤劳、积极乐观的乡村姑娘形象,这段父女团聚的温馨画面与后面父女二人悲惨的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地主阶级对底层农民的残酷无情,从而更加突出了歌剧的主题。
第二场戏讲述了前来讨债的地主黄世仁看上了喜儿,恐吓威逼杨白劳用喜儿抵还高利债,场景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和第一个片段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烘托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尖锐的矛盾。歌剧中“逼债”的戏份表演得惟妙惟肖,黄世仁上场后骄横跋扈地剔着牙齿,勾勒出一个横行霸道的地主形象,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杨白劳畏首畏尾地挪动颤抖的身躯进来,表现出对黄世仁的畏惧,“快回还”的苦苦哀求,则显示出杨白劳对黄世仁依然抱有幻想。面对善良的杨白劳,黄世仁先是假装很难为情的样子,然后猫哭老鼠般算起了账,要求杨白劳马上清账。面对杨白劳的一再哀求,黄世仁无动于衷,从其丑陋的嘴脸中说出的“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更是莫大的讽刺,更加反映出其妄作胡为、无法无天的真实面目。助纣为虐的穆仁智在旁边不失时机地提出将喜儿拿来抵债,这像晴天霹雳般压在杨白劳的心头,他再三磕头求饶,但黄世仁哪肯就此罢休,命令穆仁智速速前去写好卖身文书,捏着在争执中昏迷过去的杨白劳的手指头,在喜儿的卖身契上按下了手印。因害怕杨白劳死在家里把事情闹大,黄世仁特别交代穆仁智多派几个人去把喜儿抢回来,以免闹大风声,从这里可以显示出黄世仁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理直气壮,实际上是外强中干。苏醒过来的杨白劳終于认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