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粉概述及松花粉的副作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松花粉概述及松花粉的副作用 松花粉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或其同属植物的花粉。4,5月开花时,将雄球花摘下,晒干,搓下花粉,除去杂质。别名:松花、松黄(《唐本草》)。主产云南、浙江、江苏、河北、辽宁、吉林、湖北等地。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主要针对皮肤相关病有一定疗效,被收入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主治祛风益气,收湿,止血。治头旋眩晕,中虚胃疼,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用于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调服。外用:干掺或调敷。干燥松花粉为淡黄色的细粉末,用放大镜观察,呈均匀的小圆粒。体质轻飘,易飞扬,手捻有滑润感,不沉于水。气微香,味有油腻感。以黄色、细腻、无杂质、流动性较强者为佳。始载于唐《新修本草》,为鲜黄色或淡黄色细粉,味甘平无毒,是中国传统的食品,一些中国传统食物如松花糕、松花团子、松花酒等仍添加松花粉。 松花粉作为松属植物的遗传物质,除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一般营养物质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黄酮、酶、脂肪酸及辅酶等200余种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 【松花粉性状】淡黄色的细粉。气微,味淡。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椭圆形,长45,55mu;m,直径29,40mu;m,表面光滑,两侧各有一膨大的气囊,气囊壁有明显的网状纹理,网眼多角形。干燥松花粉为淡黄色的细粉末。体质轻飘,易飞扬,手捻有滑润感,不沉于水。气微香,味有油腻感。以黄色、细腻、无杂质、流动性较强者为佳。 松花粉的副作用: 任何食品吃多了都有副作用,就算米饭吃多了也会撑着。最重要的是,松花粉是一种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性食品,根据需要服用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像吃米饭一样吃很多的哦,像吃米饭一样吃,我想绝大多数人在经济上来说也不想承担这么多。 松花粉是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所以个人认为少量长期吃是最佳食用方式。自身免疫力系统是最好的防御系统,各类提高免疫力的产品适当吃吃就好。千万别长期大量食用,免疫系统被惯坏了可要出大问题的。建议吃半年,停1一个月,好一些。 吃松花粉没有任何副作用,但是吃多了会上火,要根据自身情况按量食用。 服用松花粉要注意的事项: 吃松花粉可迅速大量的补充身体所缺营养,对这类疾病当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注意以下事项: 1、无任何食物、药物禁忌。 2、服用时水不要太热,以免破坏活性物质,水温不要超过40度。搜|索整理 3、空腹食用效果较好;注意多喝水。做到未渴先饮、渴不狂饮、热不冷饮、早晨空腹饮。 4、在阴凉干燥处存放,包装一旦打开,请按时吃完,精制破壁松花(转载自中国健康网.69jk.cn,请保留此标记。)粉开盖后,1-2周内尽快吃完,以免营养成分被氧化。 5、注意原有的治疗方案暂不要改变,待松花粉的效果明确后再做适当调整,高血压减药前要注意天气的变化,要先减量后减次数。 6、历代医学文献中未见有过敏的记载,但个体之间会有一定差异,为了慎重起见,开始食用阶段,每日1-3粒试用,无过敏症状后,再逐渐加量。 7、松花粉足药食两用保健品,起作用时间因人因病有所不同,如便秘一周左右,胃肠疾病4-6周,痤疮二个月左右,前列腺肥大三个月左右,当然也有个体差异。 8、无毒副作用,可坚持长期服用,有个别人在初服头一二天可能出现调理反应,如起疹、局部疼痛等,说明在起作用,先把体内毒素排出,不必担心,可继续服用。 9、剂量问题:对于健康人及亚健康状态的人吃保健量3粒,2-3次/日,对于症状明显的亚健康状态的人剂量可适量加大,4-6粒/次,2-3次/日,待症状消失后再改保健量。 10、对于有病的人服用时,剂量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边观察边做适当调整,如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的人,剂量可稍偏大,对于体弱的老年人或刚手术过后的人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适应。

文档评论(0)

Seir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