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 .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 【试题】 1.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刑法》第201条规定,“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 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甲据此认为,如果因为偷税被税务机 关给予三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甲的解释属于反对解 释 B.如果论理解释的结论合理,则没有必要采取文理解释的方法 C.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类推解释 D.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大解释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2.对于1997年刑法典第116条中的“汽车”一词,学理上往往 解释为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机,这一解释属于() A历史解释 B 当然解释 C限制解释 D扩张解释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与贾是高中同学,高中毕业之后有十多年后没有见面。某日 在北京偶遇,两人均特别激动,李某一拳打向贾某以示哥们情谊, 不料贾某随即倒地昏迷不醒,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即死亡。经法医 鉴定,贾某患有严重的脾肿大。李某从来没有听说过贾某患有这种 疾病,李某的行为与贾某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高某花5000元新买的手机被一个小男孩宋某偷了,高某当场 发现并追赶,在抓住宋某以后,宋某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并趁高某 不注意欲挣脱逃走,高某一气之下把宋某推到河中。宋某不会游泳, 向高某呼救。高某是省二级游泳运动员,心想本来就是宋某偷东西 在先,自己是受害者,于是没有对宋某进行施救,宋某最终溺水身 亡。高某的行为与宋某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王某与辛某积怨已久,王某经暗地调查得知辛某患有严重的心 脏病。某日王某当众侮骂辛某,辛某受到刺激,心脏病发当场死亡。 由于辛某是特殊体质,故王某的行为与辛某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刑法 上的因果关系。 D.刘某扒窃了田某的钱包后夺路狂奔,田某在其后紧追不舍,刘 某慌不择路,撞在了停在路边的挖掘机上,身受重伤。田某的行为 与刘某的重伤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4.下列关于犯罪主体的案例,说法正确的是() A.14周岁的甲抢劫了刑警的枪支,由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原因, 不承担刑事责任 B.15周岁的乙参与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的,应承担刑事责任 C.14周岁的丙实施了绑架行为并杀害人质的,丙虽不构成绑架 罪,但应对故意杀人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D.15周岁的丁在拐卖xx的过程中,与该xx发生了性行为,丁 对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5.当我国的一辆国际列车行使到俄罗斯境内时,俄罗斯人维尔沙 文与美国人查理发生激烈争执,维尔沙文将查理打成重伤。关于维 尔沙文的犯罪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适用俄罗斯刑法或者美国刑法 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可能适用我国刑法 6.某甲是精神病人,一天突然持刀追杀某乙,将某乙逼到一间旧 房子里,某乙无处可逃,顺手抓起一个花瓶打向某甲,致某甲的眼 睛受伤。某一点行为属于() A.故意伤害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紧急避险 7.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对同样的犯罪行为必须处以相同的刑罚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 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8.甲上山打猎,在树林里逛了半天一无所获。正在甲焦急万分之 际,一只肥大的野兔出现在甲的视线范围内,但是在野兔的附近有 一队春游的小学生。甲打猎心切,连发两颗子弹均没有打中野兔, 其中一颗子弹与小女孩擦肩而过,将小女孩的肩膀擦破了皮。对于 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故意伤害罪(未遂) C.故意伤害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9.某日,甲误认为自己遭到乙的不法侵害,因而对乙实行了防卫 行为,并致乙死亡。后查明,乙的行为没有不法侵害的性质。下列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意外事件 B.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意外事件 C.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防卫过当 D.可能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