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3 页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小说主题 3.了解战争对人的肉体心灵的巨大摧残,认清战争的本质根源,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把握情节 2.理解小说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学生畅谈感受。 作者简介 伯尔,1917年出生于德国科隆市一个普通的木匠家庭,自幼家境贫寒,渡过了艰难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二战期间,他应征入伍,在俘虏营中渡过了六年,后被保释。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波罗姆》。有人说伯尔是德国的“良心”,他的作品始终在讨伐战争。 解题 关于文题: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这是刻在温泉关石碑上的一句铭文,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战士扼守温泉关,抵抗强大的波斯军队,最后全部牺牲。希腊人为纪念这些阵亡的战士,在温泉关立碑纪念,碑上的铭文如下:“流浪人,你若到家乡,请报告斯巴达公民,我们在此地阵亡,至死忠于他们的命令。”这篇小说的标题是这段铭文的起句。 正字音 甲胄 绚丽 吞噬 坍塌 惬意 粗犷 模样 包扎 呢喃 瘦削 啐 憎恨 襁褓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弄清故事基本要素 人物:“我” 环境:战地医院 情节:一个原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 2、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按小说的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①(从开头到“我吸了一口,说了声‘谢谢!’”)开端:写“我”负伤到了伤兵医院后,被抬进美术教室。 ②(“这一切不是证据”到“烟草的气味……”)发展:写“我”怀疑伤兵医院是 三个月前自己就读的学校改建的。 ③(“抬担架的终于又进来了”到结尾)高潮、结局:“我”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教室。 文本研习 再次浏览文本,分析“我”和“学校”的变化 我由学生变成受了重伤的士兵;学校变成了战地医院 找出有关学校环境布置的描写,说明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 学校环境描写见教材 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 ①对学校生活的向往,以前生活混混噩噩,不知道珍惜,但在法西斯的蛊惑下,内心充满这矛盾。(对门房的认识,牛奶的回忆) ②在战争的环境下,艺术的缺失 ③对比讽刺的运用。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 3. 讨论“我”是否是一个英雄? “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 文中的“我”不是英雄,只是炮灰。 4.标题“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有怎样的作用与内涵? 正是这段铭文使“我”确信自己真的回到了母校,并“第一次触动了自己的心灵,震撼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骇万状”,昔日所受的军国教育痕迹犹在,而“我”已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的震惊是一个受欺骗被损害而最终醒悟者的震惊。通过细致刻画主人公内心感受概括了一代青年在战争中所经历的深重的心理创伤。 标题的典故: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战士扼守温泉关,最后全部牺牲。希腊人为纪念这些阵亡战士在温泉关立碑纪念,碑上刻上了西摩尼德斯写的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达,请传句话给那里的公民,为了听从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这里。斯巴达战士抛洒鲜血是为了保卫祖国,而“我”则充当了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炮灰。小说的标题令人深思,暗含着对纳粹德国军国主义教育的嘲讽和抨击。 六、小结 中日紧张局势,最近出现的一些大事如钓鱼岛事件,中国划定防空圈,驻日使馆登记侨民等等。联系实际,学生写一篇关于对战争的思考的小文章。 七、板书设计: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海因里希·伯尔 人物 环境 情节 艺术学校欣赏战争 艺术学校 战争摧残不辨善恶 悬念丛生 战争 摧残 战地医院玩世不恭 战地医院

文档评论(0)

177****78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