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114_真题-无答案 .pdfVIP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114_真题-无答案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 114 (总分 58,考试时间 90 分钟) 3. 单项选择题 1. 甲意图杀害乙,某日趁乙不备将乙从跨江大桥上推下企图将乙淹死,不料乙却因头部碰 到石头而摔死,并不是被淹死的。甲的行为( ) 。 A. 是故意杀人罪(既遂) B. 是故意杀人罪(未遂) C. 是意外事件 D. 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2. 张某预谋前往李某处杀害李某,但到达后。发现李某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 张某的行为属于( ) 。 A. 犯罪预备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没有犯罪行为 3. 郭某将孙某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高某见孙某昏迷,趁机将孙某装有 5000 元现金的提包 拿走。郭某和高某的行为属于( ) 。 A. 共同犯罪 B. 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C. 非共同犯罪 D. 任意共同犯罪 4. 甲犯走私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如果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应当 如何处理( ) 。 A. 只偿还立案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B. 只偿还案件侦查终结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C. 只偿还查封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D. 只偿还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5. 下列哪一种情形不成立累犯( ) 。 A. 杨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缓刑 3 年,缓刑期满后的第 3 年又犯盗窃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 B. 岳某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刑满释放后的第 4 年,又犯妨害公务罪,被判处有 期徒刑 6 个月 C. 汪某犯抢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4 年,执行 3 年后被假释,于假释期满后的第 5 年又犯故 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D. 林某犯叛逃罪被判处管制 2 年,管制期满后 8 年又犯参加恐怖组织罪,被判处拘役 6 个 月 6. 吴某和胡某在一年内共盗割 30 公里长的公用通信电缆,变卖后得款 22000 余元。由于二 人的盗割行为,导致某通信线路中断十余次。吴某和胡某的行为属于( ) 。 A. 盗窃罪 B.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C. 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法条竞合 D. 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 竞合 7. 甲和乙系好友,甲在非洲经营多个业务,其中包括黄金开采。甲告知乙国内黄金行情很 好,两人决定将非洲的黄金进口到国内贩卖,但是贵重金属关税较高,两人后决定从非洲直 接将黄金绕关运进中国。乙从非洲前后三次走私黄金,市值共计500 万元。对乙的行为如何 评价( ) 。 A. 乙构成走私贵重金属罪 B. 乙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 C. 乙构成非法经营罪 D. 乙不构成犯罪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欺骗他人捐献器官,致人死亡的,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B. 强迫他人捐献器官,具有致人死亡危险,应当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C. 摘取不满18 周岁的人的器官,致人死亡的,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D. 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致人死亡的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9. 下列关于盗窃罪,不正确的是( ) 。 A.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以认定为盗窃罪 B. 多次盗窃公私财物、入户盗窃、扒窃,没有数额限制,都可以构成盗窃罪 C. 盗窃的公私财物,不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等 D. 携带凶器盗窃,可以构成盗窃罪 10. 关于窝藏、包庇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包庇罪的行为方式是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犯罪的人作假证明 B. 窝藏的行为方式之一是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蔽住所 C. 窝藏的行为方式之一是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蔽财物 D. 窝藏、包庇罪的犯罪主观方面不需要明知 11. 依照我国 《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何种目的( ) 。 A. 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B. 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C. 谋取利益的目的 D. 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