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表现人物幽默的手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PAGE PAGE 3 老舍表现人物幽默的手法 老舍更多的,最擅长的,还是对人物的局部特征的描绘,尤其对人物的面部, 老舍是毫不放过的,这正如鲁迅所说的“画眼睛”术。老舍认为,“人物的外表要处, 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老舍抓住“人物的外表要处”进行描写,而又达到幽默效果的一些表现手法。 第一,以奇特求幽默。 老舍小说中有这样一些例子: 伊牧师虽然六十多岁了,腰板还挺得笔直。……没留胡子,腮上刮得晶亮; 要是脸上没有褶儿,简直的象两块茶青色的磁砖。(《二马》) 他(指祁瑞丰——引者)的小干脸上立刻变成了“没字碑”(《四世同堂》) 瑞宣的脸成了大红布……(《四世同堂》) 任务是艰巨的,可是三十二条好汉的脸就象三十二面迎风展动的军旗那样鲜明, 壮丽,严肃。(《火葬》) 以上四例,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都写的是脸部,而且都表情严肃,二是都用了比喻,而且都是以物喻人。“磁砖”、“没字碑”、“大红布”、“军旗”都拿来形容脸,而且各具特色。这些物体,在常人看来,似乎找不到与睑有什么共同点, 很难想象能与脸拉扯在一起,可是大手笔的老舍就敢于“出奇兵”,从而出奇制 胜。正因为奇特,情趣才油然而生。老舍的这种表现手法,很像绘画技法上的“泼墨”,显得浓重、豪放,酣洒。 第二,以精妙求幽默。 《牛天赐传》里有一位米老师,教育是不懂行的,专会打孩子,他坐着的时候, 老是“嘴嘎唧着,眼闭上,一动也不动,”活象“一篓油”。小说接着又这样描写了他: 米老师坐在那儿,压得椅子直响,一脸的浮油,出入气儿的声音很大,嘴— 嚼一嚼的嘎唧着,真象个刚出水的鳄鱼。 “鳄鱼”,真把一个不学无术,脑满肠肥的形象,勾划得活灵活现,耐人品味, 又不禁令人失笑。 《二马》里写了英国伦敦一位看管墓地的老太太,很胖,像一个“软肉球”。小说又进而精妙地写道: 老太太开始向前走,小短腿象刚孵出来的小鸭子的,走的时候,脸上的肉一哆嗦一哆嗦的动,好象冬天吃的鱼冻儿。 前面用“软肉球”形容老太大的胖,是一个概略的描绘,进而较精细地描绘短腿和胖脸。人一胖,腿就显得短;鸭子本来也腿短,何况又是刚孵出的羽毛蓬松的小鸭子呢!老太太胖,加上老人肌肉松弛,用鱼冻儿作比,就再哈切不过了。鱼冻儿的最大特点就是捣动一处,它便会整个儿地动弹。所以,文中的两个比喻都显得十分精妙。 《正红旗下》有这样一段描写多大爷的文字: 多大爷的脸不象弟弟的那么长,而且一急或一笑,总把眉眼口鼻都挤到一块儿去,象个多褶儿的烧卖。 多大爷的笑脸,一经作家点染,精妙至极。多大爷简直成了一位表情丰富而幽默的相声演员,“多褶儿的烧卖”,正是他在认真做“戏”的一刹那的精彩照相。 这里的三例与前面的“奇特”不同。前者除“奇”之外,比喻手法的本体与喻体之间,通常没有过渡描写,而是陡起陡落,如“瑞宣的脸成了大红布”,一是“奇”, 二是“陡”。而“精妙”中的数例,本体与喻体之间,读者容易看出它们的联系;另外,作家往往在他们之间有一些过渡性的叙述或描写,而没有写成:“米老师象鳄鱼”,“老太太的脸象鱼冻儿”,“多大爷的脸象烧卖”,所以显得“精”细一些,但到最后一语道出,就显得“妙”不可言了。 第三,以传神求幽默。 《二马》中有位伊太太,是伊牧师的妻子,在家里挺厉害,特别是丈夫绝对的服从她,只要她一下“命令”,第一个说“得令”的,自然就是伊牧师。小说接着这样描写了她: 伊太太不但嘴里出命令,干脆的说,她一身全是命令。她一睁眼,——两只大黄眼睛,比她丈夫的至少大三倍,而且眼皮老肿着一点儿——丈夫,女儿,儿子全鸦雀无声,屋子里比法庭还严肃一些。 这里,小说似乎没有对伊太太的面貌作多少具体的描绘,“法庭”并不是伊太太的面孔。这一段写伊太太“一身全是命令”,但着重还是写眼睛,她的眼睛,用插叙的方式介绍,只是“黄”、“大”一些,别无其他细致的描画。可是,只要“她一睁眼”,全屋子就“鸦雀无声”,“比法庭还严肃”。可见,作家在这里重在写“神”,而不是重在描“形”。透过传神的文字,读者可以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但结论只有一个:伊太太的眼睛的确是非同凡俗的。 《四世同堂》里,老舍用了同样的手法来写大赤包: 在堂屋坐腻了,她才到各屋里象战舰的舰长似的检阅一番…… 大赤包一声令下,男女仆人飞快的跑进来,一眨眼把牌桌摆好,颇象机械化部队的动作那么迅速准确。 这两例我们把它联系在一起来看是很有意思的。前者,说她“象战舰的舰长”, 那威严的模样,那得意的神气,读者是完全可以意会的。但这“舰长”到底如何呢? 且看后例,男女仆人果然“颇象机械化部队的动作那么迅速准确。”后者写仆人, 其实也是在给大赤包这位“舰长”画像。作家的嘲讽之意,溢于言表。这样写,比直接描摹大赤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