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培训
目录第一部分高处作业定义及分级分类第二部分高坠事故原因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控制措施第四部分急救应急措施第五部分新型登高作业设备推广目录CONTENT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高空作业安全培训?闲着没事干?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建筑安全事故数据统计%事故种类43.8%18.2%13.1%24.9%高处坠落坍塌打击物体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事故数量增加,安全形式不容乐观
你还知道吗?在中国,施工现场约43%的死亡事故是由高空坠落造成的!!!还要告诉你11000例死亡事故200000例伤残事故案例统计:每年的坠落事故造成
1.1 高处作业定义 JGJ80-2016《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定义: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坠落高度基准面是指从作业位置到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 在建筑施工中,百分之90以上的作业都属于高处作业。
1.2 高处作业分级 高处作业的分级2m-5m,称为一级高处作业。其可能坠落半径为2m。5m-15m,称为二级高处作业。其可能坠落半径为3m。15m-30m,称为三级高处作业。其可能坠落半径为4m。30m以上,称为特级高处作业。其可能坠落半径为5m。高度越高,危险等级随之增长
(1)临边作业 临边作业是指:作业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cm时的高处作业。1.2 高处作业类型
(2)洞口作业 洞口作业是指:孔、洞口旁边的高处作业,包括作业现场及通道旁深度在2m及2m以上的桩孔、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作业。1.2 高处作业类型
(3)攀登作业 攀登作业是指:借助建筑结构或脚手架上的登高设施或采用梯子或其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1.2 高处作业类型
(4)悬空作业 悬空作业是指: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进行高处作业。其特点是在操作者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条件下进行高处作业。 1.2 高处作业类型
(5)交叉作业 交叉作业是指:在施工现场的上下不同层次,于空间贯通状态下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 1.2 高处作业类型
1.3最易发生高处坠落的高度据统计:大部分高处坠落发生在并不十分高的地方。也许正是人们忽视了这一高度,认为无需做太多的安全防护,才导致事故的频频发生。3-6米处最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70%的事故发生在高度不到9米的地方;低作业层才是急需加强的地方;
1.4最易发生高处坠落的位置大部分事故发生在屋顶、结构层、脚手架、梯子,和其他位置处(详见右图),这些事故占所有高处坠落事件的72%。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临边洞口位置的重要性,同时也不能忽略脚手架、梯子等登高作业的危险性
1.5最容易发生高坠的时段最易发生事故的时间段是:冬季、雨季、高温节假前后
1.6高处坠落的部位及事故类型1、洞口坠落(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阳台口坠落等);2、拆除工程中发生的坠落;3、人在移动过程中被绊而失身坠落。4、跨越未封闭或封闭不严孔洞、沟槽、井坑而失足坠落。5、登高过程中坠落6、使用梯子、脚手架时坠落7、在钢结构安装、框架结构楼层的周边作业时坠落8、各种屋顶作业时坠落9、其它高处作业坠落(铁塔上、电杆上、设备上、构架上、树上、以及其它各种物体上坠落等)
一、2.1高处坠落的原因环境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 一起事故的发生多数并不是由单一风险因素造成,大多数是由于两种或者多种因素叠加,防控措施多重缺失或失效造成。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不良环境管理管理的缺陷
1、人的不安全行为(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2)操作失误,例如在洞口、临边作业时,因踩空、踩滑而坠落;转移作业地点时,因没有及时系安全带或系挂不牢而坠落;安装构筑件时因作业人员配合失误导致相关人员坠落。(3)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作业或行动前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而草率行动造成伤害。例如,没有看到脚下的脚手板是探头板或已腐朽的板而踩上去造成坠落。对应预防措施:严格规章制度,提高违章成本。落实晨会交底,现场监管。2.2高处坠落的要素管理缺陷2、管理缺陷(1)没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或者有但不健全。(2)未按《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所编制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无可操作性,无法指导现场施工。(3)未按规范要求对高处作业实行逐级的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且对教育及交底的执行情况不进行检查,造成现场施工人员对高处作业缺乏必要的知识及技术手段,只能凭借作业者个人的技术水平来掌握,风险较大。(4)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整改不到位,表现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已损坏而没有及时修复,高处作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