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间集》词风的嬗变
这个词也被称为“散曲词”和“诗雨”。最初是一首流行的乐乐诗,具有诗意的内容和娱乐功能。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 到五代趋于成型。这时,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撰《花间集》, 收录温庭筠以下18人的作品500首, 成为最早的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出来后, 在宋代受到文人的普遍重视, 不仅曾多次、多版本地印刷、发行, 而且还是文人在谈词、论词时的一个重要的关注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宋人对《花间集》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从词史的角度看完成了由肯定——初步否定——既肯定又否定——彻底否定的曲折历程。
一、 对《花间集》的批评
北宋前期, 社会稳定, 人民安居乐业, 以《花间集》为代表的唐五代词非常符合士人悠闲的心态, 他们尤其比较关注南唐君臣的词作, 对于冯延巳、李煜思深辞丽的词风基本给予肯定。著名词人李之仪在其著名的《跋吴思道小词》中这样表述自己的词学观念:
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 自有一种风格, 稍不如格, 便觉龃龉。唐人但以诗句, 而用和声抑扬以就之, 若今之歌《阳关词》是也。至唐末, 遂因其声之长短句, 而以意填之, 始一变以成音律。大抵以《花间集》中所载为宗, 然多小阙。至柳耆卿, 始铺叙展衍, 备足无馀, 形容盛名, 千载如逢当日, 较之《花间》所集, 韵终不胜。由是知其为难能也。张子野独矫拂而振起之, 虽刻意追逐, 要是才不足而情有馀, 良可佳者。(P16)
李之仪以“情韵兼胜, 声辞相谐”为标准, 认为《花间集》中所载为宗, 以《花间集》为词之正格, 并将北宋诸家词作与花间词比较, 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李之仪的这段词论代表了北宋人对《花间集》的普遍看法。李氏的《卜算子》就有明显学习花间词之迹。晏殊、欧阳修等词作亦“多与《花间》《阳春》相混者。”
由此可见, 北宋词坛对《花间集》基本持支持、赞赏态度。但是后来随着宋王朝承平日久, 浮靡风气越来越浓, 花间词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对于《花间集》的研究和评论也成了焦点, 由于周围环境和个人品性爱好的差异, 不同的人对《花间集》有不同的看法。李清照的《词论》提出了“别是一家”的理论, 对以《花间集》为代表的唐五代词作出了如下评价:
自郑卫之声日炽, 流靡之变日烦, 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夫》等词, 不可遍举。五代干戈, 四海瓜分豆剖, 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 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 语虽奇甚, 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P202)
李清照以“情致”和“高雅”为标准, 对以花间词为代表的唐五代词普遍采取批驳的态度, 认为他们是“斯文道熄”的时代风气笼罩下产生的郑卫之声, 不足以取, 惟有南唐李氏君臣之词独尚文雅。
靖康之难后, 南宋词坛风气为之一变, 许多词论家开始从思想内容、感情格调等角度贬责花间词为“以笔墨劝淫”之词, 影响风化。鱼同阳居士在《复雅歌词序》中将批评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花间词人的不良影响:
迄于开元、天宝间, 君臣相与为淫乐, 而明宗尤溺于夷音, 天下薰然成俗。于是才士始依乐工拍但之声, 被之以辞, 句之长短, 各随曲度, 而愈失古之“声依永”之理也。温李之徒, 率然抒一时情致, 流为淫艳猥亵不可闻之语。吾宋之兴, 宗工巨儒, 文力妙天下者, 犹祖其遗风, 荡而不知所止。脱于芒端, 而四方传唱, 敏若风雨, 人人歆艳咀味, 尊于朋游尊俎之间, 以是为相乐也。其韫骚雅之趣者, 百一二而已。(P249)
作者认为唐朝统治者荒于政事, 花间词人更是“流为淫艳猥亵不可闻之语”, 作者痛感“其韫骚雅之趣者, 百一二而已”, 故力推复雅, 要求改变词的功用, 为社会政治文化服务。
胡寅在所撰的《酒边集序》中也说:
词曲者, 古乐府之末造也。古乐府者, 诗之旁行也。诗出于《离骚》《楚辞》, 而骚辞者, 变风变雅之怨而迫, 哀而伤者也。其发乎情则同, 而止乎礼仪则异, 名曰曲, 以其曲尽人情耳。(P21)
作者首先追溯了词曲渊源, 指出“其发乎情则同, 而止乎礼仪则异, 名曰曲, 以其曲尽人情耳”的传统, 强调优秀的词篇应该书写豪情壮志, 反映时代风貌, 突破《花间集》香软柔媚的藩篱。
二、 诗衰而倚声作
南宋人从词史继承的角度对花间词持批判的态度;从字面、句法、技巧等方面又持赞赏态度。
南宋词坛对花间词从词史继承的角度给予深刻批评的同时, 又从创作技巧和艺术美感方面欣赏它的“情真而调逸”“思深而言婉”的风格, 对于花间词字面、句法等技艺的推崇和借鉴构成了张炎、沈义父等人所标榜的词法体系。这时期有一些评论还是很辨证、中肯的。
陆游为《花间集》撰写了两篇跋文, 对以《花间词》为代表的唐五代词进行了辨证的分析。其一云:
“《花间集》皆唐末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