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铃薯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0 新疆北部马铃薯甲烷危害概况
[研究意义]甘薯甲虫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外来污染物,也是中国境外的主要检疫对象。该虫于1993年5月在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等地首次发现后,已向东扩散至天山北坡的奇台和木垒博斯埋乡三个泉子村(90°41′15 ″ E,43°44′20″ N,海拨1 465 m)等地,目前我国新疆北部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疫区面积扩大了数百倍,对我国马铃薯种植业构成了严重威胁,开展马铃薯甲虫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对于科学有效地防控马铃薯甲虫的发生危害,阻止或延缓马铃薯甲虫进一步向东扩散,确保我国马铃薯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国际上已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据英国文献报道,在德国北部、荷兰、丹麦、瑞典均为一年发生1代,在欧洲南部可发生2代,其第1、2代常互相重叠,在夏季可见各种虫态。国内对外来物种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探讨。马铃薯甲虫最嗜好的寄主是马铃薯,其成虫和幼虫暴食寄主叶片,可将植株叶片吃光 ,仅剩茎秆给当地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据文献报道和在新疆疫区危害情况调查,因该虫危害造成马铃薯产量一般损失为30%~50%,严重者可达90%以上,甚至绝产。【本研究切入点】在新疆北部马铃薯甲虫发生地区,研究其入侵生物学、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摸清马铃薯甲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田间自然消长动态,为有效控制马铃薯甲虫的发生、延缓和阻止其传播,以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田间调查和品种选育
2008~2009年分别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的新源县,霍城县、昭苏、塔城市、乌鲁木齐南山、奇台县马铃薯产区采集虫源及进行田间调查。调查每年从4月中旬马铃薯播种出苗开始至9月中下旬马铃薯地上部分干枯死亡结束。品种为新疆马铃薯主栽品种“紫花白”。每点选择连茬马铃薯田大约1 000.5 m2(1.5亩),整个马铃薯生育期均不施药,每隔4 d对马铃薯甲虫的种群动态调查1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每点查10个样点,每样点顺行查10株马铃薯,统计各虫态(包括:卵、幼虫、蛹、成虫)活虫数。
1.2 马铃薯生长发育观察
室内饲养从每年的5月中旬开始,从田间采回未被农药污染的马铃薯甲虫新鲜卵卵粒30粒及1~4 龄幼虫各20~30头,单头饲养于9 cm培养皿中,以未施农药的新鲜马铃薯叶片饲养,每天清理虫粪并更换叶片,老熟幼虫停止取食后转移到40 cm×20 cm装入不同类型土壤的玻璃养虫缸内化蛹,成虫羽化后放入60 cm ×40 cm ×80 cm的养虫笼中配对。养虫笼中放置盆栽马铃薯供其产卵。同时,每天于08:00、12:00、16: 00和20: 00四个时间段,观察并记录其孵化、蜕皮、化蛹、羽化、取食量和产卵量等生长发育情况。整个实验过程中在室内条件下进行。
1.3 马铃薯叶的放养
在培养皿内从1龄幼虫开始单体饲养至成虫期。根据虫龄大小,每天10:00投放完整新鲜的马铃薯嫩叶,饲养时叶柄用棉球保湿,更换吃剩的叶片后,用天平秤取每日的取食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松茸的生物学特性
2.1.1 越冬成虫产卵
根据我国新疆对马铃薯甲虫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表明,马铃薯甲虫以成虫在寄主作物田越冬,深度6~30 cm,主要分布于11~20 cm土层(91.2%)。在新疆马铃薯甲虫发生区,该虫1年可发生1~3代以2代为主。一般越冬代成虫于5月上中旬出土,随后转移至野生寄主植物取食和危害早播马铃薯,由于越冬成虫越冬入土前进行了交尾,因此,越冬后雌成虫不论是否交尾,取食马铃薯叶片后均可产卵。第1代卵盛期为5月中下旬,第1代幼虫危害盛期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1代蛹盛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1代成虫发生盛期出现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第1代成虫产卵盛期出现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第2代幼虫发生盛期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2代幼虫化蛹盛期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盛期出现在8月上旬至8月中旬,第2代(越冬代)成虫入土休眠盛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该虫世代重叠十分严重,世代发育需要30~50 d。表1
2.1.2 马铃薯线虫的发育
越冬成虫出土期与气温和土壤湿度关系密切,低温低湿抑制其出土过程。马铃薯甲虫成虫羽化出土即开始取食,3~5 d后鞘翅变硬,并开始交尾,未取食者鞘翅始终不能硬化和进行交尾,数天内即死亡。马铃薯甲虫成虫性比基本为1∶1,雌虫略占多数,成虫交尾2~3 d后即可产卵,产卵期内可多次交尾,成虫具假死习性,受惊后易从植株上落下。成虫一般将卵产于寄主植株下部的嫩叶背面,卵为块状,偶产于叶表和田间各种杂草的茎叶上。幼虫共蜕皮3次4个龄期。初孵幼虫头部和足为黑色,体为红褐色,体色随龄期变化较大,3龄后体色呈红褐、橙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