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道德情操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摘要】本文对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道德情操论》中提及
的同情,仁慈,谨慎,正义,节制等美德进行解读,对照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恻隐,中庸,仁义,责任,阐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最后
简述《道德情操论》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道德情操论;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点;启示
亚当斯密被世人称作“经济学鼻祖”和“现代经济学之父”,他
不仅是一位经济学大师,同时还是一位伦理学家。他一生从事学术
研究,花其全部心血,留给后人两本传世杰作《国民财寓的性质和
原凶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
一、对道德情操论的解读
《道德情操论》开篇第一章:论适宜感,提到,“人,总有一些
与生俱来的本性,这些本性促使我们关注他人的命运。不管一个人
是善是恶,皆会因为本性作用而关注他人的命运,会去关心他人的
幸福和痛苦。” 文中也提到:因为我深深理解你的痛苦,明白你的
情绪,所以我心生怜惜之意。作者所说的同情不具有是非判断的意
义,是中性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谴责或者称赞。
斯密从同情开始着手,然后谈到可敬可爱的美德。“那些为了维
护自尊、体谅他人而努力保持镇静,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做到处变不
惊的人,他们高贵得体的风度总是令人难忘”。“人性的至善至美,
就在于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在于克制我们的私心,培养公正无
私和慈善博爱的情操”。
审慎,审慎的人总是严肃认真的学习他需要的一切知识,了解他
想了解的东西。他们始终是真诚的,谈吐也许并不犀利、富有机锋,
但绝不会令人反感。他们具有坚毅不拔的勤勉品质,为了长远利益
牺牲眼前的享乐。亚当斯密认为,审慎是一种比较受人欢迎的人品。
仁慈,亚当斯密认为仁慈是一种习惯性的同情,人们之间的关系
越密切,互相间的同情就越强烈,反之,越淡漠。慈善好比是给建
筑物增添光彩的装饰,并不是支撑建筑的栋梁,正义却是支撑人类
社会这座宏大雄伟建筑的中流砥柱。
正义,违反正义法则的人,内心一定觉得羞耻、恐惧和痛苦挣扎。
他意识到他人的厌恶和憎恨时,他也不知不觉地厌恶和憎恨自己。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正当合宜、慷慨仗义,那么他会为自己的
有点满足。所有的情感合在一起,他认为自己应该得到赞美和其他
回报。
节制,是我们的美德之一,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对身体欲望的克制。
审慎之德会把这些欲望限制在健康和财富能容纳的范围内,而节制
则让它们优雅合宜。情绪过分激动会被看作脾气暴躁或意志薄弱;
情绪过分微弱则会被认为是心灵萎缩,麻木不仁。“我们对于客观
对象产生的各类情感,只有遵守中庸之道,才是合适得体的,也才
为旁人所接受。”
二、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
“同情”与“侧隐”,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认为同情
是人固有的天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孟子从人性本善的观点出发,
认为人天生具有同情心。《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同时孟子还认为,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品
质,都是“我固有之也”。
“合宜”与“中庸”,《道德情操论》提到:“如果我们的同情与
当事人本来的情绪完全一致我们就认为这种情绪是合宜得当的”,
“从观察感情与他人是否一致,来判断我们感情表达的是否恰当。”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一种处世待人的方法和道德
实践的原则。孔子最早提出中庸的概念。“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
之”,去除偏激,选择恰当的处理问的方法。既不激进,也不保守,
不多不少,恰到好处。《道德情操论》的“合宜”,和我国儒家思想
中的“中庸”有相通之处。
“仁慈”与“仁”,亚当.斯密认为,仁慈是一种普遍的情感,它
源自对他人合宜性行为和情感的肯定认同。孔子要求 “成仁”,孟
子要求 “取义”,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
应该诚心诚意去求 “仁”,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
值内涵主要指 “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 “已立立人,已达
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泛爱众而亲仁。”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道德情操论》也提到责任这项美德。中国
历来重视责任教育。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道德教育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向市场转变,极大的解
放了生产力的发展。民众在物质层面不断殷实,同时更急切地希望
能从精神层面富足起来。道德情操论的核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 .pdf
-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国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 .pdf
- 浙江1月自考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
- 考必胜2022福建省小升初真题加模拟语文试卷12内容 .pdf
- 全国高三历史(第04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7(含解析)(1) .pdf
- (全新整理)7月浙江自考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
- 2023年自考专业(教育管理)《教育经济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精编精品.pdf
-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真题与答案 .pdf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精品.pdf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题库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