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书法艺术尚势思想的形成
“势”是书法美学概念中的一个原始审美范畴。汉代书法美学中“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笔势上, 无论是崔瑗的《草书势》还是蔡邕的《篆势》、《九势》都着重讲线条的律动、运笔的动感, 以表现生命之力势, 表现在书写线条、结构造型上, 就是如何利用书写工具, 创造出有势有力的效应来。
崔瑗的《草书势》和蔡邕的《篆势》都收录在晋人卫恒的《四体书势》中。该书法专论最早探讨的是草书, 而不是篆书、隶书, 这标志着书法艺术的觉醒, 书法开始从“字学”中走出来, 审美开始成为主要方面。崔瑗说:“书契之兴, 始自颉皇;写彼鸟迹, 以定文章。”这指出了文字的起源。随后, 他指出草书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发展需要由繁入简:“草书之法, 盖又简略;应时谕指, 用于卒迫。”肯定了草书的社会价值。更为重要的是, 他赞扬了草书的“势”, 从而肯定了它的审美价值, 是书法美学史上的巨大贡献。崔瑗指出草书形式美的三个特征:一是观其法象法俯仰有仪有方不中矩矩圆不中规中中-一改过去篆书多圆笔, 隶书多方笔的书体平整均衡的风尚, 行书方式更为自由飞扬, 更适合充分表现书家的情感;二是指出草书具有强烈的动感, “兽跂鸟跱, 志在飞移;狡兔暴骇, 将奔未驰”, 这是草书形态中所具有的生命力运动取向感的表现。正是这一蕴含了强烈生命力的态势塑造了生生不息的韵律, 使人们关注其美;三是“状似连珠, 绝而不离”“若山峰施毒, 看隙缘巇;腾蛇赴穴, 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 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 一画不可移”, 这是谈草书的书法形态所形成的一个连绵不绝、气韵灌注的统一的整体的审美意象。《草书势》强调了草书给人强烈的动势感, “势”正是草书形态运动和力的表现, 草书之美也正来源于此。
蔡邕把“力”与“势”作为书法艺术美的重要范畴一并提了出来。“藏头护尾, 力在字中, 下笔用力, 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 势去不可遏,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九势》) “力”的表现之所以成为美, 在于美作为人的自我创造或自我实现是同生命的运动及其力量的表现分不开。书法艺术借用线条来区别的与色彩等其他艺术因素, 就因为线条能充分显示运动及其力量的美, 从而才获得了表达情感的极大的可能性。“中国人用笔写万象世界, 从一笔入手, 但一笔不能统摄万象, 须要变动而成八法, 才能尽笔画的‘势’。”(P171) 可见, 书法之“势”, 首先是指书的形势, 也就是从书法的具象性所体现出来的“势”。书法是有形体可观感的空间艺术, 其势就从形体上表现出来。《九势》一开始就阐述了形势的来源:“夫书肇于自然, 自然既立, 阴阳生焉;阴阳既生, 形势出矣”, 道出了形势产生的根本在于自然。从自然现象中取其形态, 作为书法创作灵感源泉的论述还有很多。蔡邕讲“为书之体, 须入其形”、“纵横有可象” (《笔论》) , 三国魏钟繇说“每见万类, 悉数象之” (《用笔法》) , 晋卫夫人也说“点如高峰坠石” (《笔阵图》) , 这样看来, 以汉字为介质的书法文字形象脱离不了偏于象形的具象性。也就是说, 书法创作侧重于汉字本身属于“形”的方面, 而作为“言”的表意功能则退居次要地位, 利用汉字的点线笔画来展示书法家的艺术创造, 欣赏者也不必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只关注书法之美。所以一般都认为书法的表情达意在于汉字的形象。但是, 书法中的“写象世界”, 既是“写字者, 写志也”, 又是“书者, 心画也”。书家不仅仅是模拟、再现客观自然事物的形象, 还要通过从大自然中抽取的“势”来寄托在作品中。在书法艺术中, 书家受客观事物不可遏止的生命力的感染, 产生对这种审美理想的憧憬, 从而在书法创作中创造性地再现这一审美特征, 使书法具有了“书势”。我们都知道的雷太简卧听江涛暴涨, 由江涛之气势激发创作激情, 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 由剑法之气势顿悟草书笔法, 都是由“形”得“势”的例子。蔡邕说:“为书之体, 须入其形。若坐若行, 若飞若动, 若往若来, 若卧若起, 若愁若喜, 若虫食草木, 若利剑长戈, 若强弓硬矢, 若水火, 若云雾, 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 方得谓之书矣。” (《笔论》) 就是要求书法不仅仅是模拟自然物象, 而更要具有其中的气势、韵律、动感。书法的点画飞动、结构纵横, 使人联想起自然万物生动变化的气势、姿态, 从而唤起丰富的审美感受。
书法之“势”具有包孕性和生发性。书法以凝固了的线条痕迹表现出远远超过痕迹本身线条形象的意蕴, 书势、体势、字势、笔势皆能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特别是那种引而未发态势和贯注于内的流转气脉, 体现着充盈的力量和生命运动的趋势和方向。蔡邕说:“扬波振撇, 鹰跱鸟震, 延颈胁翼, 势欲凌云。” (《篆势》) 崔瑗说:“抑左扬右, 冗若竦峙;兽跂鸟跱, 志在飞移;狡兔暴骇, 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