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2卷 第2期
第32卷 第2期 2010年 4 月
Vol.32 No.2 Apr. 2010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Technology Edition)
文章编号:1674-5086(2010)02-0128-05
基于突变理论的油气井出砂预测新方法
师俊峰,刘玉章1,吴晓东2,张建军,孟宪伟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83;2.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昌平102249)
摘 要:根据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渗流情况下的油气井井眼围岩的势能函数,以该势能函数为基础,应用突变 理论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油气井的出砂物理过程,进而建立了出砂预测的全新数学模型,求取无砂生产的临界流速, 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出砂的敏感性因素进行了分析。首次引入突变理论对油气井出砂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无砂生 产临界流速的全新求解方法。实例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可靠,敏感性分析表明塑性区的污染是出砂的主要原因。 相对以往出砂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多,计算结果更可靠。应用突变理论研究油气井出砂机理为出砂预测 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出砂;临界流速;突变理论;势能函数;尖点突变
中图分类号: TE34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863/j. issn.1674-5086.2010.02.025
油气井出砂一直是困扰油气田开发的主要难 题,对出砂的临界条件进行预测可以起到防患于未 然的作用。目前对出砂临界条件的预测可分为经验 方法(组合模量法、斯伦贝谢法等)和理论预测方 法。前者主要基于一些油田生产特征的统计结果, 其应用具有局限性[1-2];对于后者,Bratli 和 Risnes 应用空洞模型研究砂拱和出砂,建立了单相稳态流 动的临界流速方程3];Perkins 和 Weingarten 把 Brati 的研究理论扩大到单相气藏4];Yarlong Wang 等人 建立了油藏-地质力学耦合模型,以临界塑性应变 为准则计算临界出砂条件[5];练章华6]等人应用有 限元方法对临界出砂条件进行了研究,这些方法所 需参数需要实验获取,且计算耗时长。
突变理论是20 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 数学学科”,主要研究动态系统中的不连续现象,描述 一系列连续性的量变如何演变成跳跃式质变的数学理 论。突变理论主要研究势函数,并根据势函数将临界点 分类,进而研究临界点附近的不连续特征势。它直接处 理不连续性而不联系任何特殊的内在机制,这使它特别 适用于对内部作用尚未知系统的研究。
油气井出砂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因素的 作用机制尚未明了;出砂过程是在许多因素作用下从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油气井出砂是由于井眼岩石稳定 性遭到破坏而引起的,而突变理论是解决失稳问题的
有力方法。以上条件决定了突变理论可以用于解决 出砂预测的问题。本文应用突变理论分析井眼周围 能量失稳,并导出了临界出砂流速的新模型。
1 井眼围岩应力分析
为了用突变理论研究油气井出砂机理和出砂过 程,首先要根据井眼围岩的力学模型,研究井眼围岩 的受力情况。假设地层岩石原始处于弹性状态,由 于钻完井的外力扰动,井眼附近的岩石性质发生变 化,由岩石力学理论知,当弹性岩石应力达到莫尔- 库仑准则表示的条件后,地层岩石将由弹性转变为 塑性状态,弹性解将不再适用。如图1所示,设井眼
图1 井眼围岩应力分布图
Fig.1 Stress distribution of wellbore surrounding rock
* 收稿日期:2009-04-30
作者简介: 师俊峰(1981-),男(汉族),河南项城人,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采油工程技术研究。
第2期129师俊峰,等: 基于突变理论的油气井出砂预测新方法
第2期
129
围岩存在两个区域:靠近孔眼的地层为塑性区,外围 地层为弹性区。考虑到油藏流体的渗流作用,围 岩受到径向应力σ,和切向应力σ。,弹性区和塑性 区的应力计算方法如式(1)、(2)和(7)、(8)所示。
1.1 弹性区应力、应变
根据线性孔隙弹性理论,在围岩有渗透作用的 情况下,在井眼r处的有效应力可以表示为[?-l1]
(1)
(2)(3)
(2)
(3)
(4)
其中,5 =α(1-2μ)/(1- μ)。
1.2 塑性区应力、应变
从井壁至某一半径r。处,储集层遭到破坏,处于 塑性状态。由塑性力学可得到力的平衡方程?- |1]
(5)
由于井眼形成后只产生径向位移,可得到
(6) 根据Henkey 的全塑性假设,可得到塑性解
(7)
(8)
其中,t =
我的文档主要集中的行业是石油化工和安全生产,从事石油化工行业并且取得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资格。精通炼油工艺方面的工艺、安全、设备。希望通过平台共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