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在磷酸化肽富集中的应用熊芳芳;江丹丹;贾琼【期刊名称】《《色谱》》【年(卷),期】2020(038)001【总页数】6页(P60-65)【关键词】功能化;磁性;磷酸化肽;综述【作者】熊芳芳;江丹丹;贾琼【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8蛋白质磷酸化是一种由激酶和磷酸酶共同调控的可逆性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能够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和表面电荷分布,从而对酶活性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1,2]。因此,蛋白质磷酸化与各种细胞过程密切相关,包括细胞代谢、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凋亡[3,4]。在真核细胞中,最常见的蛋白质磷酸化位点位于酪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残基上,其比例约为1:200:1800。据估计,在真核细胞中大约存在70万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5,6]。然而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动态的,只有比例很小的位点在特定时刻同时被磷酸化。因此,磷酸化蛋白质的含量比较低(仅仅占细胞内蛋白质总含量的1%~2%),并且酶解磷酸化蛋白质后产生的磷酸化肽的丰度值更低[7]。蛋白质磷酸化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级联反应过程,其异常的调节会导致人类许多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癌症和老年痴呆症等[8,9]。因此,分析研究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一个具有挑战性且意义重大的课题,近年来也成为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的鉴定技术是识别磷酸化蛋白质/肽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然而由于内源性磷酸化肽的总含量和离子化效率十分低,通过MS很难直接检测到复杂的生物样品中的磷酸化肽[10]。因此,发展高选择性和高灵敏的分离富集策略和技术,对磷酸化蛋白质的鉴定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出现了各种针对磷酸化肽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子交换色谱法[11]、免疫亲和法[12]、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AC)法[13,14]、金属氧化物亲和色谱(MOAC)法[15,16]等。为了将亲和材料从所处的介质中与靶分子有效地分离开来,将纳米材料磁化可以简化分离步骤和缩短分离时间。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可分离性在磷酸化肽的富集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7]。
磁性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的速度十分迅速。它在外界磁场的存在下可以展现出良好的磁响应性[18,19]。许多纳米粒子都具有磁性,最为常见的有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金属及其合金,包括Fe、Co、Ni、Fe-C。及Fe-Ni合金等;第二类主要是MeFe2O4(Me=Mn、Co、Ni)、Y-Fe2O3及Fe3O4等。其中,Fe3O4由于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制备简便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载药、核磁共振、分离富集等[20]。此外,裸露的磁性纳米粒子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通常会导致磁性和分散性的丧失。因此,对于许多应用、开发保护策略以化学稳定磁性纳米粒子在合成过程中或合成后的降解是至关重要的。结合磷酸化肽的富集策略,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既体现了功能化分子或基团对磷酸基团的亲和性,又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便于实现简便快速的磷酸化肽分离过程。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在磷酸化肽的富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下文中将着重介绍磁性纳米粒子的功能化及在磷酸化肽的富集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基于金属氧化物-磷酸基团相互作用的磁性富集材料、基于金属离子-磷酸基团相互作用的磁性富集材料、基于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的磁性富集材料。
1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近年来浒多科研工作者都致力于制备Fe3O4纳米粒子的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共沉淀法[21,22]、热分解法和/或还原法[23,24]、微乳液合成[25,26]、水热合成[27,28]、溶胶-凝胶和多元醇合成[29,30]、微波等离子体合成[31]、声化学反应[32]、冷冻干燥[33]、流动注射合成[34]、电喷雾合成[35]、激光热解技术[36]等,都可以用来制备高质量的磁性纳米粒子。共沉淀法、热分解法和微乳液法是合成粒径小于30nm的常用方法,而水热法和自组装法一般适用于合成粒径大于100nm的磁性粒子。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制备条件和方法,对生成的Fe3O4纳米粒子进行调控,包括表面形貌、粒径尺寸等,以满足应用要求。
2磁性纳米粒子的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它们在较长时间内的内在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分散性损失,即小的纳米粒子易于聚集形成大的粒子以降低表面能量;(2)失去磁性,由于化学活性高,裸磁性纳米粒子很容易在空气中氧化,特别是Fe3O4和Y-Fe2O3纳米粒子。因此,开发一种合适的保护策略在后续应用过程中或之后的损伤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已经有不同的方法被报道以实现磁性纳米粒子的功能化,包括原位涂层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