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之“李氏”的舞蹈动作语言
距1993 年梨园戏《董生与李氏》首演已过去28 年,在这漫长的28 年间,该戏不断再次出现于世人眼前,久演不衰。该剧讲述了穷塾师董生受彭员外临终嘱托,监视其寡妻李氏,以防其再嫁,不料却因此与李氏产生爱情,进而“监守自盗”的故事。该剧被誉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之一,尤其是戏中曾静萍老师扮演的“李氏”,人物举手投足、吟唱歌舞间所流露出的万种风情与精湛表演真让人深深折服。《董生与李氏》共分为五出戏,李氏的表演贯穿始终。梨园戏表演程式中“十八步科母”——“上不超眉梢、下不过肚脐”的细腻肢体动作以及戏曲身段表演,在曾静萍老师的二度创作下得以强化。全剧于载歌载舞之中融入了古典舞的动作元素,给予了李氏身段表演之于舞蹈的独立性,也随之生发出姿态万仪、气韵生动、心动身合、个性鲜明的戏曲身段舞蹈化特征。现将李氏在《董生与李氏》中的一些段落择出分析。
一、姿态万仪,优美曼妙
中国古典舞身韵继承了大量戏曲中的身段动作,基于身韵的舞蹈属性,相较于戏曲身段更注重动作内容和形体姿态。随着戏曲与古典舞的不断发展,当年为建立身韵流派向戏曲吸收身段元素的古典舞身韵,现如今也可以作用于戏曲身段了。例如,在第三出戏“登墙夜窥”中,李氏的月下独舞可谓是月未先醉人先醉。当唱到“彩云归去月满庭,岂独对青峨翠画屏”时,身姿与中国古典舞元素的融合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配合唱词边吟唱边起舞,顺着音乐的气口,李氏侧身回眸,双手“兰花手”做双按掌的动作在胸前,好似在观赏月色。“归去”的长音加之上身舞姿的延伸,突然一个换气,重新提气后右脚顺势向右迈一步,右手变“螃蟹手”,左手变“鹰爪手”往外拉开,身体向右倚斜;这时,突然一个转音,配合重心右移的一个趔趄,重心移到右脚上,身体冲靠到右斜后方,右手“螃蟹手”慢慢移向身体前;声音刚落,左脚后撤步经过踏步蹲,双手归拢至腹前,重心换至左脚同时“卷手”提气,再次双手变“螃蟹手”拉开迈右脚,刚要延伸又一个趔趄,脚步倒换成左踏步,双手经过“卷手”变左手“兰花手”至眼前上方,右手至右腰旁,眼随手抬头下胸腰,吟唱间的身体姿态优美舒展,摇曳欲醉,在肢体的协调配合下将科步严丝合缝地衔接在了一起,“一句曲一步科”,“白完科也完”①。
曾静萍老师说过:“在形体上,以梨园戏十八步科母作为基础,融入了古典舞的元素,但只能是补充作用不能失了本色,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人物情感表达更到位而不受限制;在表演上,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注重自然而非做作。运用脚底轻重缓急的变化来控制节奏,用眼神微妙的变化来体现情感转折。”②梨园戏的十八步科母本身就极具古朴细腻、韵味典雅之美,加之古典舞动作元素的增色,使其古之韵味更具有了典范性。归属于“文戏”一类的梨园戏,因为武打动作的缺席,更要在身段表演和唱词念白方面下功夫才能突出自身的剧种特点,这就考验演员的艺术素养能否实现唱与演的和谐统一。再者,梨园戏中的大旦是最具代表性的角色,剧中李氏的人物性格是外表柔弱,内在却睿智、热烈又奔放的,在其丈夫去世之前的身段动作多是端庄含蓄、温柔委婉的,而在丈夫去世之后,特别是对董生的情愫越发清晰之后,李氏的动作幅度也相对变大了,但还是遵循细腻文雅的剧种风格特点,科步不慌不忙、从容不迫之感与上肢动作的曲线之美相呼应,眼神的运用连贯,有收有放,富有神韵。这些造就了李氏仪态万千、曼妙多姿的戏曲舞蹈语言特点。
二、气韵生动,圆润流畅
“气”是中国古典舞动作语汇的灵魂,一切动作都是在“气”的引领下生成的,没有“气”就没有动作的形,也就没有动作的韵。③戏曲身段中的气韵是基于人物角色的性格、气质、情感、思想,将程式化动作注入风采与韵味的完整体。古典舞的气息韵律与梨园戏曲中的气息韵律在演员的二度创作中相得益彰。如第二出的“每日功课”中李氏的“放落珠帘”,只见李氏从背对持扇慢慢转身,将扇子的扇须勾挂在右手指上,左手顺着“放落珠帘”的尾音轻抬上去,意为先看到珠帘,准备放落的指向性动作;唱词中间的换气引带着左手接着右手慢慢拎起靠拢,表示摸到了珠帘,之后双手变鹰爪手由外向里、从慢到快、由上至下划立圆,将珠帘放落,同时配合内在气息调动膝盖弯曲,轻微下蹲直至全部放完;只听见一个转音,双手变兰花手将珠帘向下抹平,同时膝盖微微站直向上,手与膝呈反向运动;眼睛先顺着右边看出去,身体留住舞姿造型,给予下一个动作以动向引导,收手转身朝着看到的方向走出几步,双手由肘带腕变“观音手”(指手)指向小巷的方向(唱词“小巷里琅琅书声断”)并且左右张望看向所指方向,随后带着气声轻轻咬字唱道:“读书人渐行已渐远。”膝盖与双手经过欲上先下,轻微蹲起再提手;接着,提手轻微摇晃与脚步后退的动律配合实为下一个动作的欲进先退;随后,收手低头准备前进,又是一个圆线的步伐路线:双脚顺着亭台的圆心位置向内走了一个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