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缺血性中风急性发病前37d内相关症状的病例对照研究
由于其发病约为出血的三倍,它是中医学中常见和最常威胁中风和中风的三分之一。对缺血性中风发病前3~7d这一时段症状的认识,有利于缺血性中风早期阶段和急性期的先兆阶段的诊断和治疗。本文着重探讨通过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获取的缺血性中风发病前3~7d内的主要相关症状资料,为缺血性中风的尽早诊断和治疗提供中医学症状依据。
1 临床表现及诊断
来自已经通过国家科委验收合格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中风病高危因素和相关症状研究(85-919-02-02)”课题相关症状调查问卷部分专题中的数据资料,包括北京、江苏常州、广东广州、内蒙古呼和浩特、上海、陕西咸阳6个调查地区;参加医院主要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方庄医院、江苏常州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上海利群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8家。
(1)病例组:①诊断标准为神志恍惚,迷蒙,甚则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上述症状具有2个以上,经CT、MRI检查诊断为脑梗塞者。②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且西医诊断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血栓形成或脑梗塞诊断标准;急性发病在5d以内;年龄在35~89岁之间。③排除标准: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复中患者,西医诊断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对照组:①诊断符合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5版)中相关疾病诊断依据。②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的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年龄在30~89岁之间,发病在7d以内。③排除标准:中医诊断为中风、眩晕、头痛、麻木、胸痹心痛、心悸、消渴病的患者,西医诊断为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糖尿病、颈椎病、肿瘤的患者,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
1:2配比,条件为年龄±5岁,同性别、民族、地区,在同一医院内同期住院或门诊就诊者。
(1)调查内容:缺血性中风发病前3~7d内相关症状133个及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等。(2)调查方法:调查前统一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以相同的询问方式和态度,对所调查的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3)调查因素的数量化:参见文献。(4)数据处理:用FoxBase+建立数据库,SAS 6.1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1239例,其中病例组413例,对照组826例。所调查的缺血性中风病例中,北京地区112例、江苏常州地区62例、广东广州地区74例、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69例、上海地区95例、陕西咸阳地区1例;其中汉族391人,满族6人,回族8人,蒙古族5人,朝鲜族2人,其他1人。
2.2单因素分析结果 见表1。结果表明,神志清楚、反应迟钝、嗜睡、食后困顿、心烦易怒、虚烦不得眠、急躁、寡言少语、体胖臃肿、卒然头痛、头痛而痛处不移、头昏沉、头晕、瞬间头晕、持续眩晕、视物模糊、两目干涩、口臭、面色晦暗、面红、颜面正常、气息均匀、手麻有统计学意义(参数值计值为正值,P0.05)。
2.3多因素分析结果 见表2。取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有意义的相关症状(变量)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头晕、颜面正常、食后困顿、体胖臃肿、手麻、急躁、头痛而痛处不移、持续头晕、气息均匀、头昏沉、嗜睡、面色晦暗、两目干涩、面红有统计学意义(参数估计值为正值,P0.05)。
2.4 根据流行病学关于OR值相关理论,结合中医理论,得出缺血性中风发病前3~7d内主要相关症状,即主症为头痛而痛处不移,食后困顿,体胖臃肿,嗜睡;次症为颜面正常,手麻,两目干涩,急躁,头晕,头昏沉,持续眩晕,面色晦暗;伴症为面红,气息均匀。
3 临床表现及减少因素
本次研究所调查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就诊前3~7d阶段内时相的症状,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始发态早期阶段和急性期的先兆阶段症状。掌握这一时相的症状,并采取积极合理的早期药物干预治疗措施,可能减缓或阻断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进一步发展,并有利于减轻脑损害,促进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日康复。
为这一时相的首要症状,表现为痛处不移。患者只要出现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症状,表明处在中风急性早期。头痛的OR值为22.334,其95%可信区间为1.838~271.328;头痛而痛处不移症状的出现使缺血性中风在这一时相发生的可能性增加22.334倍。
可出现属于意识觉醒障碍的嗜睡症状。患者仅见嗜睡而不出现呵欠频频症状,则表明其尚未处于大约缺血性中风发病前24~72h内的时相。嗜睡的OR值为10.150,其95%可信区间为1.106~93.192;嗜睡症状的出现使缺血性中风在这一时相发生的可能性增加10.150倍。
出现食后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