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训练 学会尊重 教师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o 东北三省三大名校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5) 东北三省三大名校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5)】) 暑假里,爸妈准备出国游学,可是对家中的儿子总是不太放心。临行前,爸爸特别交代儿子:“家里的藏獒可以随便逗,但千万别惹鹦鹉。”爸妈走后,儿子没事就逗藏獒玩,藏獒从不咬人。于是他想:凶猛的藏獒也不过如此,鹦鹉不过就是一只破鸟,又能把我怎么样?于是,他就大胆地逗鹦鹉。不料,鹦鹉开口大叫:“咬他!咬他!”藏獒闪电般地扑上去,儿子措手不及,被咬得血肉模糊。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点拨: 这则材料中,叙述对象主要有爸爸、儿子、藏獒和鹦鹉。细心揣摩材料可知,四个叙述对象中,儿子和鹦鹉是主要人、物,是立意的最佳切入点;爸爸和藏獒只是情节人、物,是“配角”。所以,解读这则材料,可重点从儿子和鹦鹉两个角度入手。 从儿子的角度思考,不难得出“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以貌取人终害己”“正视弱小”“学会尊重”等立意。 从鹦鹉的角度思考,它借助藏獒教训“儿子”,表现出它的智慧。可以提炼出“善于调动资源”“善假于物,因人成事”等观点。 【参考立意】 1.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以貌取人终害己; 3.正视弱小; 4.学会尊重; 5.善于调动资源; 6.善假于物,因人成事。 写作素材 1.庞统是三国时期有名的人物,几乎和诸葛亮齐名,是司马徽向刘备推荐的,伏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的凤雏,就是因他其貌不扬,投奔孙权,孙权不用。投奔刘备,刘备碍于面子勉强收了他,却将他发放到一个不起眼的百里小县EQ \* jc0 \* hps16 \o(\s\up 15(lěi),耒)阳。多亏了张飞识才及诸葛亮的举荐信,才成了刘备的座上客,为取西川立了大功。 2.美丽的白天鹅是从丑小鸭变来的,一个人现在很贫贱,不一定证明他以后就不能富贵,反之,一个人现在很风光,不能证明他以后就不会窘迫。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美国关系学大师卡耐基说过:“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叔本华曾说过:“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多么的卑微和可笑。” 5.康延说:尊严是山,尊严是水。我总叫嚣着要得到尊重,要有尊严,却没有发现只有尊重才能换来尊重;只有自己不笑别人,别人也不笑自己才叫做有尊严。 范文示例: 听取建议,不仅仅是一种气度 塞万提斯笔下耽于幻想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没想到却是处处碰壁。而材料中的儿子更是因为招惹鹦鹉,最终被藏獒咬得血肉模糊。 在我看来,他们看似可笑,实则可悲。试问,是因为什么造成了这一切? 堂吉诃德的碰壁,是因为不听仆人桑丘的劝阻,而儿子的被咬,更是因为不听父亲的劝告。不接受,看起来只是某个瞬间做出的姿态,但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反应,造成了一系列悲剧。然而有人说,“不接受意见”其实源于自身的一种内心的“自信”或者一种强烈的“自尊”。 而我看来,这种从“不听建议”身上体现出来的“自信”或者“自尊”,一定是盲目的。就像蔡桓公,不就是由于这种所谓的“自信”,拒绝接受扁鹊的意见,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吗?而假如项羽“四面楚歌”时放下了这种所谓的“自尊”,选择“下一个台阶”,不也就可能是另一个结局了吗? “不听建议”这种不理性的“自尊”“自信”,不仅是一种“顽固”,更是一种“自私”。就像“四面楚歌”,他难道能只把这作为他一个人的结局吗?或者说,这又岂是一段简单的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剧? 何止如此,马谡不顾王平劝告,终失街亭;苻坚不听王猛阻谏,兵败淝水。而与之相反,唐太宗正是因为能够听取魏征之言,才实现了贞观之治。 梅兰芳因在演出结束的喝彩中听到一声“不好”,便未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虚心求教;作协主席铁凝和作家莫言更是为《咬文嚼字》替他们“挑错”表示谢意。难道这都只是一种“气度”吗?为什么有人一定要“吃一堑”才能“长一智”?我想,这个本无对错的“自尊”和“自信”,背后还关联着一个人所受过的教育,自身成长的背景,以及所有的经历。但我想,这并不是决定性的,最终能够起到导向作用的,还是一个人是否有一个愿意改变自己,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的信念。 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如果结果能够是好的,为何不在“不可”的时候选择继续呢?这并不是一种“自辱”,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让别人变好,也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式。不妨也让我们放下一些不理性的“自尊”“自信”,学会听取建议,让我们和周围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