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词.pdfVIP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0 前言: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有身患绝症却坚持与疫情赛跑的医生,洪水中逆流而上 不幸牺牲的消防战士,有绝壁中凿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村书记,率队击落 29 架敌机 的 志愿军老英雄,七次深入生命禁区、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的测绘队……极不平凡的 2020 年, 他们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1、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 颁奖词: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 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 III血肉筑成 新 的长城。 事迹: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 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身为院长的张定宇日夜坚守,果断决策,处理得当,带领全体医护 员, 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张定宇自己还是一位病人,2018 年 10 月他被确诊为患有 渐冻症, 在新冠袭击武汉时,张定宇隐瞒了病情,也无法照顾已感染新冠的妻子,一直坚守 在抗疫一线。 2、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 陈陆 if 颁奖词: 最先出发,最快抵达,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欠身体一台手术,欠妻子一个告 别,欠父 母一次团圆。洪水汹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过后,你是天空中灿烂的霞。 ID 事迹: 陈陆,生前系省消防救援总队合肥市庐江县大队政治教导员。被评定为烈士、追授“全 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产党员” “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等称号。 2020 年 7 月 22 日,陈陆在执行庐江县连河村抗洪抢险任务中壮烈牺牲,年仅36 岁。 2020 5 96 年夏天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陈陆带领消防员辗转 个乡镇,奋战 个小时, 出警 411 次,成功转移和救出群众 2665 A 。入伍以来,陈陆一次次在火光中出生入死, 在紧要关 头冲锋在前,在危险面前从未退缩,彰显了共产党员忠诚奉献的本色。 3、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 颁奖词: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 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 雪中的 梅。 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 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 2007 年,张桂梅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她向公众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引起了社会广泛 关 注,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 10 各业做贡献。华坪女高佳绩频岀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患上了 余种疾病。 张桂 梅说:“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时,我觉得值了。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 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4.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的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颁奖词: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氟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 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事迹: 万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他们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 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从2003 年起,这里也是一间共享“抗癌厨房”。 最初,老两口在肿瘤医院旁的小巷里经营油条摊位。每当收摊时,总有患者家属前来借锅 10 灶炒菜,夫妇俩从不拒绝。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万佐成和妻子就买了 多套厨具和 煤球 炉,多的时候,一天有近三百人来炒菜。因为设备大家共用,所以这个厨房被亲切地称为“抗 癌厨房”。 0.5 为了让“抗癌厨房”能维持下

文档评论(0)

小董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