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改则县南缘拉果错蛇绿岩成因分析.docxVIP

西藏改则县南缘拉果错蛇绿岩成因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藏改则县南缘拉果错蛇绿岩成因分析 西藏的拉果假蛇绿岩位于西藏维察县南部30公里处,通常呈nw-传教士向西延伸。西与石泉河相连,东至与阿索混合岩、永珍珠混合岩和纳木错蛇绿岩相连。然后向东延伸至嘉黎和博米,每天延伸1000公里,宽3.35公里。该区域被称为石泉河-拉的错误,永珠-纳木的错误,嘉黎-波米的交叉带,以下简称slainajap带(图1a)(潘桂堂等,2003年、2006年),北接班贡湖-江龙河。该蛇绿岩带自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很多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西藏地质矿产局等认为该蛇绿岩是其北侧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洞错蛇绿岩的构造推覆体①(西藏地质矿产局,1993);肖序常、张玉修等认为该蛇绿岩带属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一个组成部分(肖序常等,2000;张玉修等,2007),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一个分支;而潘桂棠、李金高等人(潘桂棠等,1997,2003,2006;李金高和曲德,1993)则认为拉果错蛇绿岩带是冈底斯造山带中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一条独立的弧-弧碰撞带的产物。对拉果错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前人认识也不一致,部分单位、学者主要依据共生的硅质岩放射虫以及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谐和年龄155.3±2.6Ma①、全岩K-Ar年龄124Ma①,辉长岩40Ar/39 Ar坪年龄124.63±0.6Ma②,确定为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而张玉修等依据拉果错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166.6±2.5Ma,确定拉果错洋盆扩张时代为中侏罗世。由此看来对于拉果错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也是不确定并存在争议的。 拉果错蛇绿岩是Slainajap带中目前发现出露最完整的蛇绿岩组合单元之一,目前对其还没有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它的成因及其构造环境仍不清楚,也存在着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改则地区拉果错蛇绿岩进行了较系统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进而探讨其成因及构造环境,其研究将会对探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拉果错地区的构造背景 拉果错蛇绿岩分布在西藏改则县南30km拉果错一带,其南侧为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复合火山岩浆弧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则弄火山岩浆弧(图1B),该火山弧陆壳基底为晚古生代正常陆棚沉积环境,弧体主要为接奴群(J2-J3)、则弄群(J3-K,)和捷嘎组(K1),由安山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及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组成的一套完整的多火山沉积旋回组合;北侧紧邻昂龙岗日-班戈-伯舒拉岩浆弧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波仓藏布-色林错弧前陆棚带,主体由早白垩世多尼组与郎山组浅海沉积组成(图1C)(潘桂棠等,2002,2006)。在改则南部的拉果错地区,蛇绿岩延伸约30km,宽3~6km,出露面积约120km2,总体呈东西向展布(图1B)。该蛇绿岩在平面上呈不规则透镜状产出,南缘、北缘皆与下白垩统郎山组灰岩呈断层接触,中部混有古生界块体(拉嘎组),南北两侧局部地段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则弄群火山岩断层接触,北边界表现为右行走滑性质,断面北倾,倾角45°~50°。蛇绿岩带内岩石多数由于构造作用,破碎强烈,但带内蛇绿岩组成单元总体出露齐全,层序比较完整,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晶岩、枕状熔岩、岩墙、斜长花岗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等单元组成,野外未见到真正的混杂岩基质,在基性熔岩和地幔橄榄岩中见大小不等的早白垩世郎山组灰岩岩块,局部被后期的花岗岩体吞噬。 2 蛇绿岩单位的岩石学特征 2.1 蛇绿混杂岩岩石 为蛇绿岩岩石组合中最主要的岩石单元,主要岩石类型有蛇纹岩、蛇纹石化纯橄岩、二辉橄榄岩、(方辉)橄辉岩等,在蛇绿岩中分布较为广泛。大部分岩石具有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并为后期石英脉充填。岩石一般具有网状结构、假象结构,块状构造。该类岩石可能是由于气液变质作用,产生较强的菱镁矿化,以致菱镁矿替代了橄榄石或辉石,成为菱镁矿化蚀变岩,其间可见硅化一微粒状硅质充填的定向石英脉。 2.2 辉绿岩墙混合岩墙植物 在拉果错北侧的一个低矮的山包处保留有较好的堆晶岩(图1B),中间被第四系覆盖,若两侧相连堆晶岩出露宽度可达2Km。其中多见有辉绿岩岩墙侵入。局部地段堆晶岩主要为一套堆晶辉长岩或由一套含长的超镁铁岩-含长纯橄岩-橄长岩-层状辉长岩组成,具比较典型的堆晶结构,具有不同色调的重力分异韵律层,韵律层一般宽约1~3cm不等,表现为良好的似成层性;而大多数地段仅具明显的层状构造,但缺失韵律,主要为层状辉长岩。 2.3 睡眠岩流体及患者质 枕状玄武岩主要分布于拉果错北侧色利日穷勒沟南侧(图1B),具典型的枕状构造,由于后期构造的影响,枕状玄武岩一般都较破碎,但枕体还依稀可辨,有的还受球状风化影响严重,可见出露宽度约200m。枕状熔岩呈灰绿色,斑状结构,枕状构造。斑晶为自形一半自形板状斜长石,均已钠黝帘石化,呈假象产出,含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