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传统古装豫剧《花木兰》和现代豫剧《朝阳沟》看豫剧发展
豫剧,节奏明快利落,不似京剧的拖腔带势,也不似越剧的缠绵悱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豫剧不断改革创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本文通过对古装《花木兰》和现代《朝阳沟》两类豫剧进行比较,讨论传统古装豫剧和现代豫剧中所体现出的地方特点,总结豫剧发展趋势。
传统古装豫剧;现代豫剧;豫剧唱腔;河南地方特色
豫剧,节奏明快利落,是豫剧一大特色。她不似京剧拖腔带势,也不似越剧缠绵悱恻,唱者快意,听者舒心,正合了河南人的性格——率真朴实、粗犷正义,泼辣奔放。这种性格反映到豫剧戏词上,就显得朗朗上口、宽广粗放,天然的音乐美。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豫剧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豫剧的飞速发展,渐渐吸引了一些学者的目光,他们针对豫剧的创作、戏词、曲调乃至演员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研究成果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本文对古装豫剧《花木兰》和现代豫剧《朝阳沟》进行分析讨论,以期能够在豫剧的保护、研究工作中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由传统古装豫剧与现代豫剧看河南方言特色
方言是地方戏创造的重要依据,也是根本因素。豫剧作为中国最大的地方戏之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融入了河南独特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比较古装豫剧《花木兰》和现代豫剧《朝阳沟》,不难发现,河南方言起到了强大的渲染作用。
豫剧的语言基础——河南方言,是中州音韵的豫东、豫西(以开封、洛阳为中心)两地区的语调及音韵,两地方言简洁质朴、爽朗上口、生动形象、旋律清晰,而且这两个地区都曾是国家行政中心,所以两地区的方言字音均属于“官话”,与普通话发音的差别不大。
在我国传统戏曲演唱中,根据发音时口腔着力点不同将声母归纳为唇音(b、p、m、f)、牙音(j、q、x)、齿音(zh、ch、sh、r、z、c、s)、喉音(g、k、h)、舌音(d、t、n、l)五类,称为“五音”①。“五音”的地方差异最能体现某一地方戏的地方特色,豫剧也不例外。
现在我就以古装豫剧《花木兰》和现代豫剧《朝阳沟》作比较,以“五音”为依据,进行简单的举例说明:
(一)唇音(b、p、m、f):
河南方言中b、p、m三个音并无太大差异。但是f音读为喉音h居多,并且除u单独做韵母外,都加上了u做韵头。例如:
例1 《花木兰》“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中“纺fang”唱为“fuang”。
例2 《花木兰》“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一段中唱到的“父fu”均唱为“hu”。
例3 《朝阳沟》“解放前寸寸土地主霸占,解放后党领导才有今天”中“解放”的“放fang”唱为“fuang”。
例4 《朝阳沟》“希望你要前进不要倒退,可不能把文化当成包袱背”中“包袱”的“袱”唱为“hu”。
(二)牙音(j、q、x):
说到牙音,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了团音、尖音。在语言学上,j、q、x作声母与韵母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叫做团音。z、c、s作声母,与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的叫做尖音。河南方言中既有团音又有尖音,称“尖团”。豫剧演唱中分“尖团”是豫剧中的一大特色。例如:
例5:《朝阳沟》栓保娘:“都夸你业务好、工作积极”中“积ji”唱“zi”。
例6:《朝阳沟》栓保:“你说得话讲得话一字一句全忘完”中“全quan”唱“cüan”。
例7:《朝阳沟》栓保:“你也曾写诗词贴在床边”中“写xie”唱“sie”。
(三)齿音(zh、ch、sh、r、z、c、s):
由于普通话的推广普及,现在河南方言中的齿音基本与普通话保持一致,这一点在豫剧中体现比较明显。例如:
例8:《花木兰》“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中“纺织”的“织zhi”唱为“zhi”而非“zi”。
例9:《朝阳沟》“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中“说说shuo”依旧唱为“说”而非“suo”。
但是,由于有时要符合剧情表演韵味的需要,齿音混淆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
例10:《朝阳沟》银环:“翻过了一架山……”中“山shan”唱为“san”。
例11:《花木兰》“恁要不相信啊,请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中“咱zan”唱为“zhan”。
(四)喉音(g、k、h):
河南方言中g、k两音与普通话发音相同。但同唇音f一样,喉音h在河南方言中有时会发唇音f,而且除了u单独作韵母外去掉了韵头u。例如:
例12:《花木兰》中人物的名字“花hua”就唱为“fa”
例13:《朝阳沟》“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中“话hua”唱为“fa”
(五)舌音(d、t、n、l):
河南方言中d、t与普通话发音相同,而n音则常常读成l音。例如:
例14:《花木兰》“我原名叫花木兰那,是个女郎”中“女nǚ”唱成“lǚ”。
例15:《朝阳沟》“妈呀妈,你何时同意让我去”中“你n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