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豫剧演员的生存状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时期豫剧演员的生存状况 民国时期是豫剧走向成熟、繁荣的时期,在豫剧得到发展的同时,豫剧演员的生存状况也得到很大改善,主要表现在其收入开支、社会地位和情感婚姻三个方面。 收入开支状况 民国时期豫剧演员的收入处于社会中游水平。演员们生活朴素,开支较少,生活大体上还过得去,但演员之间收入差距较大。通过20世纪30年代对开封3个戏院68位有明确包银收入的豫剧演员的调查,我们可以大略知悉他们的收入状况。 所谓包银就是艺员的薪金,一般为按期议额,定期发放。包银无论营业优劣,均不得缩减,可见当时豫剧演员的收入还是相当稳定的。各艺员于包银之外,至结账时,尚可分取红利,每份红利之多寡,则视赚钱多寡而定。那么演員的这些收入能够维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水平呢?我们从民国时期豫剧艺人马双枝的日常生活一窥究竟。马双枝家有十七八口人共同居住,他们每天在一起吃饭,每天的饭食为大笼的馍馍、大锅的面汤、大碗的素菜,三五成席,就地而食,每月所费不过四五十元。就此调查中的68名演员来看,包银最少者每季亦可拿到十元左右,加之尚有分红收入和艺员们生活较为朴素等原因,一个艺人的收入维持一个五口之家还是过得去的。 民国时期豫剧演员收入的另一个特点是演员收入差距较大,这是由其名气大小决定的。豫剧演员的名气大小关键在于演员的唱功和表演功底,有拿手好戏的艺人自然能够唱红唱响,拿到可观的收入。如在《抱琵琶》中饰演赵五娘的金玉美,他在表演请陈世美认她那一段时,能够引得台下观众为之落泪,而在该戏中饰演陈世美的张新田那欲认而不可的矛盾行为则使观众纠结不已,他们都因精湛的表演技艺成为豫剧名角而拿到高昂的包银收入。名角收入较多的另一个原因是,名角名气大,慕名拜师学艺者不在少数,戏院也会把徒弟每季收入的一部分分给他们,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规矩。如马双枝的丈夫杨金玉每月除包银外,尚可得到由徒弟收入分配而来的七八十元。民国时期豫剧艺人由于出身贫苦,大多生活朴素,纵使名角亦是如此,其稍有盛名者,其行头亦不过四五件颜色鲜亮、质料精美的衣服而已。不错的收入和较为俭省的开销使得民国时期豫剧演员的生活还是比较宽裕的。 社会地位状况 民国以前,豫剧演员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社会对于豫剧伶人普遍鄙视,豫剧演员成家立业者不足百分之五十。 进入民国后,一方面随着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广泛传播,社会开始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去对待豫剧演员;另一方面由于民国时期豫剧由乡村俚俗小戏一步步发展成熟,改良后的豫剧格调趋向高雅、形式规范多样,艺术水平空前提高,豫剧演员也凭借自身在改良豫剧中的努力赢得了社会的青睐和好评。民国时期豫剧演员社会地位的提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政界扶持 民国之前,豫剧就内容而言,情节单一,较为粗俗,游历于乡村草市,难登大雅之堂;就其表演形式而言,大抵以唱为主,缺乏编剧、导演、布景、舞美等,而原有的弦乐、唱词、服装、化妆也较为落后。民国以后,豫剧艺人与文化学者不断探索改良,豫剧的唱腔更加优美,内容更为充实健康,舞台表演渐趋成熟。豫剧通俗易懂的特点,使得豫剧在弥补通俗教育不足、丰富大众文化精神生活方面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一点引起了当时地方政府的注意,政府人士开始大力发展豫剧团,培植豫剧演员。如王光临在郑州任第一行政区专员时,对豫剧艺人周海水的戏班就颇为赏识,经常给予支持和关照,在其影响下,当时郑州女子学戏之风颇盛。抗战初期,国民党上蔡县党部书记长李云轩曾亲身组织剧团,培养新进。抗战中期,汤恩伯率部驻豫,对豫剧颇为欣赏,收容流亡男女青少年成立剧团或剧队,对豫剧之提倡,也是不遗余力。 政界人士的追捧也提高了豫剧演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省政府委员常子箴(豫西卢氏人)十分欣赏以常香玉为代表的豫剧洛阳调,曾组织“闻香社”,大加追捧。省政府委员齐真如(豫东睢县人)则以陈素真为代表的豫剧开封调为最爱,与之相应地组织“捧狗团”,经常包厢欣赏,且该团与该社还各为所好争论不休。豫剧艺人马双枝在开封相国寺演唱时,当地驻军上自长官,下至士兵,每日到相国寺去给她捧场的人更是不可胜数。 由于社会上各群体对豫剧演员的成见大为降低,政界人士也不再以惯有的鄙薄眼光来打量豫剧演员,一些豫剧演员在成名后开始与政界人士确立起私人关系。常香玉在成名后曾拜某政府委员为干爸爸。豫剧坤伶毛兰花在成为名角后与郑县国大代表朱振家结为夫妻。官府士绅向来在社会中地位较高,豫剧演员在与政界的频频交往中,其自身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二、文人携助 文人对豫剧演员的携助表现在对豫剧的改良和豫剧剧团的建设上。他们使豫剧的内容更为积极向上,表演体系渐趋完备,艺术水平更为高深,协助豫剧摆脱内容粗俗、形式单一的弊病,获得新生。 这一时期从事豫剧改良的学者主要有樊粹庭、王镇南、黄自芳、张价陶、李令吾、蒋文质等。戏曲的内容决定其品位的高低,形式决定其是否能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