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豫剧大师马金凤的艺术人生
马金凤,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五大名旦之一,被公认为是20世纪舞台生命力最长的艺术家,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花枪缘》《花打朝》等。本文从马金凤的艺术道路和为人品格两方面,对其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进行简要分析。
马金凤;豫剧;艺术;品格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又叫“河南讴”,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在豫剧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常、陈、崔、马、阎”五大派别。常派代表人物常香玉,代表作有《花木兰》,唱腔特点是字正腔圆、激情奔放;陈派陈素真,代表作品《三上轿》,唱法古朴典雅;崔派崔兰田,代表作品《桃花庵》,唱腔含蓄深沉;马派马金凤,代表作品《穆桂英挂帅》,唱腔清脆刚健;阎派阎立品,代表作品《秦雪梅吊孝》,唱法细腻自然。这些流派的形成对豫剧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豫剧的推广和传播。作为马派的创始人,马金凤对豫剧做出的贡献更是意义非凡。
一、学艺人生
马金凤,原姓崔,小名金妮。1922年出生于山东曹县,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戏班艺人崔合利。由于家境贫寒,6岁的马金凤便随父学艺,到周边各地演出卖唱,在与父同台演出了几大段整戏后开始崭露头角,被当地人称为“七岁红”。生活所迫,1930年马金凤乞讨到了河南开封,开始在马双枝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豫剧。几经辗转,9岁时又被卖入开封卢殿元戏班,改名卢金凤。后被继父赎出,改随父姓。1939年马金凤到密县太乙新班演戏,向著名豫剧演员燕长庚、翟彦身学习演唱豫西调,14岁正式登台演出。马金凤十分重视对嗓子的练习,练嗓子时她用水罐子盖住脸,一练就是9年,终于练就了一副属于自己的金嗓子。
《穆桂英挂帅》是马金凤老师最重要的代表作,说起这部戏的由来,还得提到一位我国著名的剧作家宋词。建国后,马金凤和宋词合作,在传统剧目《老征东》的基础上整理改编成了《穆桂英挂帅》,1953年马金凤和剧团到上海演出这部作品,得到了梅兰芳先生的赞扬,并收马金凤为弟子。
1956年《穆桂英挂帅》在北京演出,轰动了首都剧坛,马金凤也被人民群众誉为是“真国色”的“洛阳牡丹”。
二、唱腔表演特点
马金凤嗓音清脆干净,唱法上真假声相结合,演唱时以大段叙述性的“豫东调”“二八板”唱腔最为擅长,舞台表演大气自然,严谨细腻。具有自然、大气、庄重、细腻,爽快、直接、明朗、清新的特点。《穆桂英挂帅》中,马金凤演的穆桂英,集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于一身,成功地塑造了“帅旦”这一新的行当。
三、保护嗓子
马金凤老师对于嗓子的重视几乎到了严苛的地步,为了保护嗓子,马老师从不吃油腻、生冷等有刺激性的食物,烟酒更是不沾。为了演好戏,马老师吃饭坚持只吃六分饱,每天早上还要坚持练功、压腿,她说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上蹦蹦跳跳,演起戏来手、眼、身等都能合乎要求和规范。
四、生活态度
在艺术上,马金凤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豫剧大师;在生活里,是一位知足常乐、心系祖国和人民的普通豫剧演员。她常说,一个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要常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多做好事,保持一个好心情。在演出上,马金凤更是以身作则。她不顾高龄,率团到全国20多个城市演出,哪里的群众需要她,她就去哪里。她经常深入工矿、农村、部队,为基层群众演出。一次演出中,她的嗓子有些沙哑,学生怕她顶不下来,劝她减戏,她说,演戏怎么能掺假?谁知她唱了一段后,嗓子又恢复了状态,遂顺利唱完了整段唱腔。
作为国宝级豫剧大师、“豫剧功勋杯”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马金凤从没有居功自傲。相反,在生活中,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自己能干的事从不麻烦别人。
豫剧的发展离不开像马金凤一样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努力,从马金凤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真正的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操守和执着。传统戏曲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传承发展传统民族文化是老一辈艺术家毕生的心血。在这里,本人也呼吁年轻人,希望大家能提高对传统戏曲的认识,抽出我们一点点听歌的时间去听听戏曲,这不是一种守旧和复古,而是继承和学习。自己民族的东西我们要守护和发扬,这才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资本。同时,一定要铭记那些伟大的艺术家,没有他们,就没有当今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
[1]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张晓瑜.马金凤画传[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范立方.豫剧音乐通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染料化工项目经营分析报告.docx
- 专题04:论证结构与思路-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解析版).docx VIP
- 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模式促进写作教学的探讨.pptx VIP
- 2025年中国DBE项目创业投资方案.docx
- 堤顶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堤顶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doc VIP
- 筑牢金融数字防线:商业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革新.docx
-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五章薪酬管理.ppt
- 《让子弹飞》剧本.doc VIP
- 2025年水环境服务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 DB4201T 620-2020 液化石油气供气场站设置技术规定.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