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来源网络整理 侵权删除
一、如何理解叶天士“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1)温病过程中,从汗的状况可测知热势和津伤的程度,治疗上要防汗过多
而损津液。
2)津是救阴的要着,因为温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与津之盛衰消长变化的
矛盾。热盛必伤津,津伤热更盛,故温病救阴,不是到阴竭时才救,而是时刻
顾护。祛邪护津,邪去津安。
3)补血药厚重呆腻,用其救阴,不但血不能生,津难得充,反而会恋邪助
邪,故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二、“在卫汗之可也”的含义是什么?
1)指邪在卫分,宜用“汗法”,使邪从表而解即可,不可早投清里之剂,
以免遏阻气机,使邪不得外透。
2)但须要注意,因为温病是感受温邪所致,温邪在卫表,虽也用“
法”,但只宜用辛凉之剂,不可用治寒邪束表的辛温之剂,以免过于发汗,伤津
助热,反生他患。
三、如何理解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
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1)“在卫汗之可也”指邪在卫分,宜用“汗法”,使邪从表而解即可,不可
早投清里之剂,以免遏阻气机,使邪不得外透。但只宜用辛凉之剂,不可用治
寒邪束表的辛温之剂,以免过于发汗,伤津助热,反生他患。
2)“到气才可清气”,指温邪由卫表入里,邪正剧争,出现气分证,才可用
“清气”之法治疗。叶氏在这里既指出了气分证的治疗大法,同时也进一步强
调了寒凉清气之剂不可早投,即温邪在卫而未入气分时不可滥用。这里谓的
“清气”,并非具体一法,而是泛指治疗气分证的方法,包括轻清宣气、辛寒清
气、苦寒泻火、苦寒政下、清热祛湿,临床应根据气分证的具体情况而合理选
用。
3)“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仍是强调透热外出的重要。因为温邪虽由气分传
人营分,但并未深入血分,尚有转出气分而解的可能,所以治疗时仍应设法透
热外出。具体如何透营热外出,意见不一。叶氏在文中指出宜用清营养阴的
“厚角、玄参、羚羊角等物”而目前多数医家认为应在清营养阴的基础上,加
文档来源网络整理 侵权删除
入轻清宜透之品,如银花、连翘、竹叶等。临床实践证明,清营养阴之药配轻
清宜透之品,确实可提高清营透热的效果。
4)“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既指出了血分证的病机特点,又
强调了血分证的治疗关键。“耗血动血“为血分证的基本病机。所谓“耗血”,
主要指热邪耗伤血中津液,导致血液粘滞,运行障碍;所谓“动血”,主要指那
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发斑,或血滋
脉外,热与血结而成瘀血之证。热入血分,病位最深,难以用轻清之品使之外
透,故叶氏指出其治疗“直须凉血散血”,而要达到“凉血散血”的目的,就须
将凉血止血药与活血散瘀药合理配合,使凉血止血而不留瘀,活血散瘀而不动
血,故叶氏指出需用“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
四、如何理解叶天士“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一
语?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既说明了温病卫气营血的一
般传变规律,同时也提示了温病的病位浅深和病情的轻重。
1)在生理情况下,卫气营血代表人体不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表现,其分布
部位、活动范围、化生过程等有浅深先后之分,因而在病理情况下,卫气营血
的传变必然反映出温病发展过程中的病位浅深和病情轻重。
2)关于温病的传变规律,一般来说,新感温病初起,邪气往往首先侵袭肺
卫,表现出恶寒发热等卫分病变;继而邪气多传人气分,影响脏腑的功能,出
现但热不恶寒、口渴等症;若进一步发展,可深入营分,耗伤营中阴液,影响
心之神明,出现身热夜甚、舌绛、神昏等症;最后可深入血分,耗血动血,导
致出血;蓄血或动风等症。
3)关于温病的病位浅深和病情轻重,一般来说,邪在卫分,病位最浅,痛
情最轻;邪在血分,病位最深,病情最重;气分证较卫分深重,较营分轻浅;
营分证较气分深重,较血分轻浅。
4)掌握叶氏提出的这一规律,对临床上诊治温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也
不可生搬硬套,临证时还须根据具体病情详加判断。
五、如何理解张风逵所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一语?
文档来源网络整理 侵权删除
张风逵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概括了暑温病在
气分阶段的治疗大法。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和田辅警考试真题.docx VIP
- 2023年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招聘考试真题.docx VIP
- 历届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试题及解答.docx
- 2025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招聘1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保险营销原理与实务(第二版)全套PPT课件.pptx
- 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pdf VIP
- 外教社大学跨文化英语视听说教程 第2册.docx VIP
- 2022年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开学工作汇报材料PPT.pptx VIP
- (高清版)DB51∕T 2969-2022 工业园区(集中区)安全风险评估导则.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