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乐之友
豫剧特色及其欣赏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 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
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 “沙河调”,又称本地梆。其中,豫东调和豫西调占主
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 导地位。豫东调多用假嗓,声音高亢欢快,兼之多夹
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 花腔,故它以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见长。豫西调则多
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豫剧流行于河 用真嗓,悲壮低缓,又多夹哭腔,故长于表现悲剧风
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 格的剧目。
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
2 主要行当
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表演风格朴实、乡土气息
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豫剧的角色行当,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
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
1 起源与发展
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四
关于豫剧的起源。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 生”即老生、大红脸 ( 红生 )、二红脸 ( 武生 )、小生。
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 “四旦”即大净 ( 黑头 )、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 丑 )。
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说法不一。一说明末秦腔 也有五生、五旦、五花脸的说法。演员一般都有自己
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 专工行当,也有一些演员则一专多能,工一行外,兼
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说一说是在 演他行。
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 早 期 豫 剧 以“外 八 角”( 四 生 四 花 脸 ) 戏 为 主,
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 吸收 弦索 等艺术 生行戏占重要地位。生行的大红脸和二红脸的界限
成果发展而成。 很, 大 红 脸 专 演 关 羽; 二 红 脸 专 演 赵 匡 胤、 秦 琼、
豫剧的班社最早始于何时何地, 今无可考。 据 康茂才等类角色,主要是武功戏。小生行一般有文
老艺人传说,过去的豫剧演员大多出于乾隆年间的 武之分,也有的演员文武兼备,武功戏较出色。旦
蒋 门 和 徐 门 两 家 的 科 班, 而 开 封 的“老 三 班”: 义 行在以“外八角”为主时代,只占次要地位,但随
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传说都经历了明、清两个 女演员的登台与逐渐增多,在豫剧中取得了主导地
朝代。 位。大净主要以唱工取胜,三花脸除表演诙谐风趣
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 外,武功戏也有“盘绳”、“吊水桶”、“空中还原”、
称“祥福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 “探 海”、“元 宝 顶”、“大 翻 身” 等 不 少 绝 招。 各 行
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 当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诀,如手势要诀是“花脸过项,
2009.1-69
爱乐之友
红 脸 齐 眉, 小 生 齐 唇, 小 旦 齐 胸”, 武 打 戏 的 短 打 有三大类:开台锣鼓点,主要由 [ 混加官 ]、[ 毛边 ]、
要诀是“身如蛇形眼似电,拳如流星,腿似钻;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