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来源网络整理 侵权删除
温病学
《温疫论》
原 病
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凡人口鼻
之气,通乎天气,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
间,外邪因而乘之。昔有三人,冒雾早行,空腹者死,饮酒者病,
饱食者不病。
温疫初起
★温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得之
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
时邪在伏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
可认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
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
其渴愈甚,宜达原饮。
论气所伤不同
所谓杂气者,虽曰天地之气,实由方土之气也。盖气从地而
起,有是气则有是病。
标本
诸窍乃人身之户牖也。邪自窍而入,未有不由窍而出。
文档来源网络整理 侵权删除
《温热论》
★[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
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二]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
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
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
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
★[三]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为水主之气不能上
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
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
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
★[四]前言辛凉散风, 甘淡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
也。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
即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
者,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若加烦躁,大便不通,
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斑为
要。
★[五]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重则如玉女
煎,轻则如梨皮、蔗浆之类。或其人肾水素亏,虽未及下焦,先自
彷徨也,必验之于舌,如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
地,恐其陷入易易耳。
★[六] 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
文档来源网络整理 侵权删除
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
昼夜,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盖战汗而解,邪退正虚,阳从汗泄,
故渐肤冷,未必即成脱证。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
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神,使其烦躁。但诊其脉,
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证;若脉急疾,躁扰
不卧,肤冷汗出,便为气脱之证矣。更有邪盛正虚,不能一战而
解,停一二日再战汗而愈者,不可不知。
★[七] 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
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
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
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
★[八]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
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
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
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
★[九] 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
胜则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恐成
功反弃,何以故耶?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面色苍者,须要顾其
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
补剂,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