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虎跳峡河段水电开发方案研究
金沙江虎跳峡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高山峡谷和金沙江上游上游。从上到下,从下到下,全长约185公里,水位下降到340米。它拥有丰富的水和丰富的能源资源。这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水资源能源基地之一。虎跳峡河段水电开发方案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近60年。该河段规划比选坝址从下游到上游依次有下峡口、上峡口、龙蟠(又称龙盘)、石鼓、红岩、上江、塔城、其宗8个坝址,其中前5个坝址为虎跳峡建坝的比选方案,后3个坝址为替代虎跳峡高坝的比选方案。虎跳峡河段河床覆盖层深厚,除下峡口、上峡口河床覆盖层相对较薄外,其余深厚为100~250 m,其中龙蟠110 m、石鼓172 m、红岩250 m、上江206 m、塔城100 m、其宗100 m,覆盖层成分复杂,其特征研究是本河段水电工程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
1 虎跳峡第三河段
金沙江虎跳峡河段处于青藏高原东南隅,金沙江河谷谷底高程为1 610~1 950 m,切割深度1 500~3 000 m。本河段在其宗以上为峡谷河段,河面宽100~230 m;其宗-上峡口为宽谷河段,河面宽500~800m(石鼓镇一带最宽处达2 000 m);虎跳峡大峡谷,河面宽30~80 m。本河段金沙江两岸断续分布Ⅰ~Ⅳ级阶地,出露地层除奥陶系中统、侏罗-白垩系、上第三系缺失外,其它各时代地层均有分布,此外区内还有岩浆岩侵入。在大地构造单元上,以中甸-龙蟠-乔后断裂(F16)为界,东为扬子准地台,西属松潘-甘孜褶皱系,区内主要发育NNW~近SN,NW和NE向断裂(图1)。本河段最早的地震记录为1474年云南鹤庆5.5级地震,近场区最大地震是1996年云南丽江7级地震,到2007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128次,其中震级4.7~4.9级共25次、震级5.0~5.9级共81次、震级6.0~6.9级共20次、震级7.0~7.9级共2次,历史地震对石鼓及其以上坝址的最大影响烈度为Ⅴ~Ⅵ度,石鼓以下坝址Ⅶ~Ⅷ度。可见,本河段属于强地震区或强地震影响区,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差。
2 河床深度涂层特征
2.1 .河口覆盖层厚度
金沙江虎跳峡河段河床地质纵剖面见图2。其宗以上河段,河床覆盖层厚度约100 m;其宗至龙蟠河段,河床覆盖层厚度约100~250 m;龙蟠以下河段,河床覆盖层厚度约50 m。因此,河床覆盖层厚度超100m的河段为其宗-龙蟠河段,最大厚度达到250 m。
2.2 覆盖层岩组分析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本河段河床覆盖层物质包括现代河流冲积层、古河(湖)冲(堆)积层,以及近岸坡积层,成分复杂,但呈现出一定规律性。以塔城坝址为例,该坝址河床覆盖层厚27.9~106.5 m。根据河床覆盖层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自上而下将其划分为4个岩组(表1、图3)。从表1可以看出,Ⅰ岩组混杂有片岩、千枚岩成分,为近岸坡积层物质,是河流冲积、冰水堆积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又称加积作用),这一现象在金沙江虎跳峡河段的其宗、上江、红岩、石鼓河段的河床覆盖层中普遍存在。
2.3 工程属性
2.3.1 勘探与实验研究方法
为获取河床深厚覆盖层工程特性指标,针对覆盖层的物质组成及埋藏条件,普遍采用的室内实验及现场原位试验方法见表2。
2.3.2 土的分类结构
根据表1颗粒组分成果,采用《DL/T5355-2006》土的分类标准,Ⅳ、Ⅲ岩组为混合巨粒土,Ⅱ岩组为细粒类土,Ⅰ岩组为巨粒混合土。各岩组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3。
2.3.3 压缩模量与试验压力
对Ⅱ岩组分别进行了0.05~1.60 MPa压力下的压缩试验,其压缩系数与压缩模量与试验压力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压缩系数随着试验压力的增加呈线性减小(见图4(a));压缩模量则呈线性增大(见图4(b))。
2.3.4 岩组岩组剪切波波速变化
河床深厚覆盖层声波波速:Ⅳ岩组为839~1 193m/s;Ⅲ岩组为839~1 939 m/s;Ⅱ岩组为965~1 072m/s;Ⅰ岩组为1 495~1 836 m/s。剪切波波速:Ⅳ岩组为331~469 m/s;Ⅲ岩组为357~658 m/s;Ⅱ岩组为410~806 m/s;Ⅰ岩组为751~1 031 m/s。成果表明,河床覆盖层声波波速自上至下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从一个方面反应出河床覆盖层密实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3 坝体变形特征分析
金沙江虎跳峡河段河床深厚覆盖层的存在,对该河段水电开发而言,适宜修建当地材料坝。与河床深厚覆盖层相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坝(堰)基压缩变形、坝(堰)基渗透稳定与基坑涌水、坝(堰)基土层震动液化。
本河段河床深厚覆盖层Ⅰ岩组为巨粒混合土,Ⅲ、Ⅳ岩组为混合巨粒土。其中,Ⅰ岩组变形模量为60~70 MPa、Ⅲ岩组55~65 MPa、Ⅳ岩组60~70 MPa,变形模量较高、压缩性较低,在坝体作用下的变形量较小;中部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