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老子》四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老子》四章 老子,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字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 《老子》又名《道德经》。 《老子》即《道德经》 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 前37章为上篇道经, 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 全书的思想结构是: 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老子》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有深刻影响。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道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 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 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无为 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 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些)目标便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 所以老子只说了“方法”,但没有指出“目的”。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 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无为、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 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是为“反者道之动”,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 “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关于老子的宇宙观,根据之前的道, “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化。 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也必将走向虚无。 比如:人的生与死。 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 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 人民不怕死,又怎么能用死来威胁他们呢。(治者要善待人民,不能滥杀无辜。)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 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对中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产生重大影响 ⑴ 以个人发展为中心的倾向。或追求个人自由,或保全个人生命; ⑵ 以内心体验为中心的倾向。让思想超越有形的世界。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毂: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译文:揉和泥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译文: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 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 老子举了三个例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