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悦思
酷 评
“林黛玉发疯文学”,
是林黛玉发疯还是网友发疯
■文 / 针未尖
“你大抵是倦了,竟回我这般敷衍。”“横竖就拿
那么一点工资,还要 24 小时使唤人了。”“你瞧,又
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
突然之间,林黛玉又火了,其在小说中的怼人语录重
出江湖,“林黛玉发疯文学”一时风头无两。截至 3 月
30 日下午 4 时,相关话题在微博拥有 1.5 亿阅读量和
1.3 万讨论次数 ;在视频平台,“男版林黛玉发疯文学
文案”“林黛玉发疯语录剪辑”等话题,更是激发了网
友们的创作与模仿欲望。(4 月 1 日《北京青年报》)
所谓“林黛玉发疯文学”,其实是网友结合当下一
些年轻人在学历内卷、人际交往倦怠、职场不如意等
方面的心态,对《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语句进行现代 黛玉的可爱、有趣、真实接近,反映了部分读者捕捉
化、生活化的解读和修改而形成的文字。有声音认为, 并发挥了林黛玉形象中敏感、自我、直爽、语言锋利
这是在毁坏经典,“为什么要把你们发的疯安在林黛玉 的个性特点。不过,用“发疯”一词言重了,把这种再
身上”?更有论者直言不讳地指出,“经典作品不容被 创作说成“文学”也夸张了。
拿来娱乐与消费,流量不该‘绑架’令人回味无穷的文 实际上,许多经典都被娱乐化地传播过,事后证
学形象,偏执一端的大众创作拉低了社会文化水准”。 明,经典仍然还是经典,经典只有得到广泛传播才有
其实,对这种“玩梗狂欢”,不必上纲上线。 价值。正如一位长期研究网络语境下红学传播文化的
正如《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所说,所谓“林黛玉 专家所说,只有被传播、被喜欢,才会有更多人去关注,
发疯文学”属于“仿拟”修辞,是一种“说话”或者说 更多的关注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回归到文本阅读,关注
“造句”方式。“仿拟”在语言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推 林黛玉这个人物和《红楼梦》这本书。“林黛玉发疯文
动语言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因,不管是“知音体”“甄嬛 学”的出炉,恰恰是粉丝基于对《红楼梦》的熟悉,在
体”,还是“黛玉体”大抵如此,是利用大家熟知或被 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熟能生巧地对“黛玉体”进
社会热捧的话语资料,创造新的话语形式,表达独特 行了恰当的应用,为经典文学真正“火起来”提供了思
的心理感触。此番网友炮制的“林黛玉发疯文学”,符 路。
合当下年轻人想怼人还想怼得特别、怼得有才情有文 当然,对经典文学予以“仿拟”,必须带着足够的
化的心理,其实是为了用黛玉式的温柔娇嗔,缓解尴 敬畏,不能违背文化审美趣味,掺杂进阴阳怪气、油
尬境遇和现实焦虑。 腔滑调、粗野庸俗等负面色彩。十年前,一场“杜甫
从经典角度说,网友“仿拟”林黛玉的语句表达 很忙”的恶搞涂鸦曾风靡网络,忧国忧民的杜甫被一
情绪,制造“热梗”,根本上升不到毁坏林黛玉人设、 些网友恶搞成狙击手、送水工、肌肉男、西瓜摊主等,
毁坏经典的高度。他们“仿拟”的只是经典中的人物 这种不可思议、没有底线的恶搞行为,不能出现在“仿
语言,用以嘲讽他人或自嘲。这与那种毫不严谨严肃、 拟”经典人物语句等方面。对网络“玩梗文化”再宽
纯粹游戏式解构和消遣经典作品的行为有本质区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