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附答案) .pdfVIP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附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 〔总分值15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27 题。 2.请将所有答案都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 分〕 〔一〕默写〔18 分〕 1 .___________ ,白水绕东城。〔《送友人》〕 2 .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___。〔《观书有感》〕 3 .去年元夜时,____________。〔《生查子·元夕》〕 4 .___________ ,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 5 .启窗而观,____________。〔《核舟记》〕 6 .久之,________ ,________。〔《狼》〕 〔二〕阅读下面一首曲,完成第7—8 题〔4 分〕 水仙子·咏江南 元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 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7 .“晴岚”的意思是 。〔2 分〕 8 .下面对这首小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小令着重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 B.这首小令主要说明了江南水乡人家的富裕。 C.这首小令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的名丽娟美。 D.这首小令充分表达了真切喜爱江南的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 题〔8 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本文选自《 》。〔2 分〕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3 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第①段列举六个事例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 .第②段论述了只有经受磨练才能但当重任的道理。 C .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必要性。 D .第④段得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 题〔12 分〕 泽人网雁 具区①之泽,白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也,设雁奴②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 是以瞑。泽人熟其故,爇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群皆惊起,视之,无物也。 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③己也,共啄之。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 一网无遗者。 【注释】①具区:古湖泊名,即今太湖。②雁奴:守夜的雁。③绐:欺骗。 12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4 分〕 〔1〕泽人遽沉其火 〔 〕 〔2〕一网无遗者 〔 〕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3 分〕 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瞑。 14 .“雁奴不敢鸣”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答复〕〔2 分〕 15. 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教训是___________。〔3 分〕 二、现代文〔4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 ~20 题〔20 分〕 “完美”与“残缺” 从维熙 ①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珍惜历史的完美,是人之常情,是完全可以 理解的;但是如何面对历史残缺,并珍惜这种残缺,却始终是个没有解决好的大课题。重 建圆明园的历史辉煌与反对重建圆明园之争,典型地反映出我们民族心灵上的顽疾。 ②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充分依据的:本来圆明园是国耻的标本,留下这个活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