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卓大著知漳,无语看天》文天祥与漳州史迹脞谈.docxVIP

送卓大著知漳,无语看天》文天祥与漳州史迹脞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送卓大著知漳,无语看天》文天祥与漳州史迹脞谈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姓文山,江西吉州纪水人。宋代宝祐年间进士,曾任宁海军节度判官、著作佐郎兼刑部郎官、知宁国府、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景炎时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遇害。今有《指南录》、《指南录后序》、《集杜诗》等传世。 文天祥一生的际遇充满坎坷与艰辛。史书记载文天祥滞留漳州的时段是景炎二年(1277)元月至三月。据《宋少将、右丞相兼密枢使、信国文公先生纪年录》载:“宋景炎二年正月,移屯漳州龙岩县”,《宋史·文天祥传》也载:“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兵入汀州,天祥遂移漳州,乞入卫”。短短几个月间,相对于他一生的戎马军旅生涯来说是极其短暂的,然而在这几个月里,他带领漳州人民融入反元斗争的时代洪流,表现出矢志不渝、顽强英勇的大家风范,其影响是深远的。 文天祥与漳州有着不解之缘,我们从他为好友卓大著而写的酬唱之作可窥一斑,也能领略当年漳州的秀美景象。《文山先生全集》中有《送卓大著知漳州》四首诗,如:“蓬山隔风雨,芸观司阳秋。厌作承明直,出为漳浦游”“清声光漳浦,便道拜长基”“秋色吴山外,春风漳水涯”。从《漳州府志》、《宋季忠义录》查考卓大著为卓得庆(因当时在此期间任漳州著作郎仅得庆一人而已,故确切无疑)。《漳州府志》介绍:“卓得庆,字善夫,莆田人,绍定壬辰进士,由著作郎忤贾似道出知漳州,文天祥赠之以诗”。 漳州是文天祥驻军诛叛所在地,是其抗元情节尤为关键的一站,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关头。就在这站中,漳州人民与他同仇敌忾,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反元斗争洪流之中。也在此期间,漳州文物史迹与他紧紧相联,后人为纪念他那感天动地的正义气概而建祠、树碑、立传。与其关联的漳州主要史迹有:开元寺、文信公祠、梁山岳王庙、和溪慈济行宫、木棉庵等五处,其中开元寺、梁山岳王庙、和溪慈济宫三处与文天祥有直接关系,文信公祠、木棉庵两处与之有间接延伸关系,具体分述如下: 一 漳河市治经后至清初期驻师漳段 清江国栋主修的《龙溪县志》古迹卷载:“开元寺,在县治之北,唐嗣圣间建于漳浦,明皇二十六年改今名。贞元间,徙州治故移紫芝山麓。元元贞间重建,并西湖净慧院入之。”据史料可知,开元寺始建于唐,几经变更,元元贞间(1295~1297)重建,清同治三年(1864)十月太平军入漳被毁。其旧址位于今天市区芝山南麓的漳州市政府大院及漳州一中一带。 光绪版《漳州府志》中有文天祥驻师漳州时,所作《驻师漳州夜宿开元寺》一诗:“天涯有事恼寒宵,欢喜名蓝转寂寥。满目风烟迷法界,极天榛莽乱渔樵。包胥谩向秦庭乞,宋玉谁怜楚岫招。海国孤忠凭一旅,还祈佛力佑清朝。”在这首诗中,他描述的是佛教盛行的社会,人际纷繁,面对自己的命运深表痛心,似有英雄救国无门之憾,引用包胥、宋玉典故予以深化。同时也明确指出当时抗元的力量是微弱的,“海国孤忠凭一旅”,有着“孤臣伤失国,游子难为家”之失落感,他也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造化,“还祈佛力佑清朝”。 二 漳浦县明王庙 梁山明王庙,又称梁岳庙、梁山尊王庙,在漳浦县梁山脚下盘陀镇通坑行政村(图一)。主庙就在村内雀埔温泉旁,相传始建于宋代,是座奉祀梁山山神的庙宇。据说南宋末端宗景炎二年(1277)三月,端宗的船队已从福州经泉州南迁粤东,文天祥率勤王部队则从汀州经漳州至漳浦,夜宿梁山明王庙,《漳州府志》、《漳浦县志》均记载文天祥入潮州前往汤坑的一段神奇故事。《漳州府志》载:“经汤坑谒梁岳庙,是夜,梦神指示方向,收集散卒,得万余人,军容稍振”;《漳浦县志·方域》载:“宋帝师时文丞相过此,尝祷于庙,夜梦神授方略,是日军容大振。”第二天文天祥召集了散兵万余人,居然一战告捷,被后世传为佳话,颇有“人物中兴骨,神明为国扶”的旨意。足见此次行动的关键作用和转折意义。 汤坑,按《漳浦县志·方域》载,在漳浦县南路保,八都。今以漳浦县盘陀镇通坑行政村命名,位于镇的东南部。梁山明王主庙虽然经过历代重修,但保存在庙中的石构件,特别是仰履盆式柱础等,保留明显的宋代风格。随着厦深铁路的铺展,这座古老的庙宇将面临着新的变迁。明王庙在漳浦、云霄交界一带影响深远,“现云霄下河上窖、东厦东坑、下河霞美与和平河塘等地都有此庙”。 三 《唐刘氏乘子像》明万历林坂村驻私家车 南靖县和溪慈济行宫位于南靖县和溪镇北侧,坐东南向西北。主要供奉宋闽南神医吴真人(吴夲),神像雕于宋末元初,为闽南仅存最古老的吴真人雕像之一。据传“宋末元兵南下,景炎二年(1277),宋丞相文天祥率领勤王义军由江西赣州移师漳州,至龙岩湖村练兵,部分闽南籍士兵将慈济祖宫保生大帝神像抬到和溪驻营地,在今林中村许塘埔建筑慈济行宫供奉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