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平之战与高平骷髅王庙相关问题研究
摘 要:长平之战是冷兵器时期最大的围歼战,其胜负结局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长平之战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影响很深,从唐玄宗亲祭省冤谷,宋金官员数次效仿,至明清官民结合在谷口村建立骷髅王庙进行春秋庙祭,这些均是后人对这场战争的追溯与反思。文章在对长平之战简要概述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当地由战争形成的祭祀文化和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高平;长平之战;骷髅王庙
公元前376年,三分晋国而崛起的诸侯国韩、赵、魏废晋国国君,将其迁至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西城村一带),这便是晋城地名由来的说法之一,长平之战就发生于此。
1 长平之战简述
战国后叶出现了天下大一统的发展趋势,秦昭襄王胸怀一统天下的雄心,采取谋士范雎“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纵横捭阖。公元前262年,昭襄王发动了对韩之战,攻取了韩国的野王,切断韩上党(晋城、长治一部分)同都城郑的联系,使上党地区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投降秦国,为了达到韩、赵两国联合抗秦的目的,决定向赵孝成王献地。
权衡利弊后,赵王接收了韩地上党,并遣名将廉颇率军进驻长平,协守上党。秦军随后由王龁带领从都城咸阳发兵,抵少水(沁河)西岸,扎下营寨南北布防。战争初期,赵军连连失利。后在丹河东岸建立起坚固的丹河防线,同秦军打持久战,两军以丹河为界对峙了三年之久。廉颇的坚守使秦军的攻势屡屡受挫,粮草供给出现困难。秦王为了摆脱困境命范雎使反间计得逞。
赵括到达前线,变守为攻,但被秦军围困46日。赵括多次分兵突围,企图冲出一条血路,均被秦军击退。生死关头最后一搏,赵括亲率精兵、赤膊上阵、强行突围,突围中被秦军乱箭射死。主将既死,赵军无力再战,40余万将士全部降敌。为防赵卒反叛,白起下令杀俘。“乃挟诈而尽坑杀之”是《史记》中记述的赵俘的结局。
1995年4月,高平市永禄乡一名老农在修整田地时挖出不少白骨,同年山西省考古所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参看长平之战遗址永禄1号尸骨坑发掘简报:永禄1号尸骨坑为一次性乱葬坑,伴有兵器出土。部分尸骨有箭痕、砸痕、刃痕和骨折等创伤,均为非自然死亡男性,以中青年为主。依据尸骨坑发现多处等因素分析,应是战争产物,赵军亡卒。死者绝大部分为被杀后乱葬,未发现大量降卒被活埋的证据,这种现象有别于史书关于40万降卒被坑杀的载述。当然,仅百余个体,不能完全反映数十万死者之死因。
2 战后当地祭祀文化的演变
2.1 白起台与省冤谷
史书中多次出现历朝历代在长平地区积骨埋尸、祭奠亡灵的记载。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沁水》载:“秦坑赵众,收头颅筑台于垒中,因山为台。崔嵬桀起,今仍号之曰白起台。”这条记录引自《上党记》,《上党记》是山西历史上第一部地方志,编著于晋代,亡失于隋。从后世引述得知,长平战后遗骨曾被统一收集,收集之地曰白起台,却不知与今日白起台的地点是否一致。到了唐代,白起台的地点有了明确记录,《括地志》云:“头颅山,一名白起台,在泽州高平县西五里。”之后的《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均有引录记载。“县西五里”正是今日的高平谷口(哭头)村,谷口村北有一高台,高台上建有骷髅庙,庙中祀长平之役战死和被俘坑杀的四十余万赵卒亡灵,主祀骷髅王赵括。
庙内存光绪十年(1884)《重修骷髅庙碑记》,碑文开篇追溯了骷髅庙的创建年代。“髙平城西五里,有地名杀谷,乃长平之役,秦将白起坑赵降卒四十万处。唐明皇幸潞,见头颅似山,骸骨成坵,触目伤心,敕有司掩埋之,鸠工建庙,言其额曰骷髅庙,易其谷曰省冤谷。春秋祭祀,守土者诣致祭,历代相因。” 碑文记述骷髅庙是由唐明皇所建,通览史料这样的附会着实让人难以信服。
唐明皇幸潞确为史实,新旧唐书均有记载。《新唐书·地理志》云:“泽州高平,有泫水,一曰丹水,有省冤谷,本杀谷,玄宗幸潞州,过之,因更名。”玄宗幸潞,途经高平祭奠亡灵也在情理之中,这里还明确指出了当时的祭祀地点在杀谷,祭奠之后,玄宗将杀谷更名为“省冤谷”,但记载中并无建庙之说。
宋《太平寰宇记》载:“省冤谷,东西南北各六十步,在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垒西面百步。即赵括被杀,余众四十万降白起之处也。起惧赵变,尽坑之,露骸千步,积血三尺,地名杀谷。唐开元十年正月,玄宗行幸,亲祭,改名为省冤谷。”此处明确了省冤谷的位置,仍只字未提有修庙一事。
金初,高平知县王庭直著《省冤谷记》《泽州府志》有载:“少读扬雄书,有载长平之战……询其故迹,父老曰:‘城西北十五里,有地曰杀谷,乃秦将白起坑赵降卒四十万之所……至唐易名省冤,则长平故事其来久矣。辛酉清明日,庭直率本土士众……吊以祭之。旧宋运判马城,经过此地,移檄县僚,收拾遗骸……仍于所掩之地启坟祭之,使后人不践履尔。今观其坟,已为奸农所侵,仅存数尺而已。乃劝邻农,于所占坟地外更四面各广八步,起供堂一所,于其上植美木成围,俾永久所悼惜。”王庭直在省冤谷骷髅坟前兴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