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症_表现、成因和应对.pdfVIP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_表现、成因和应对.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第 26 卷 第 1 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 . 26  No . 1 2009 年 3 月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r . , 2009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表现 、成因和应对 高明华 [摘  要]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命名 ,缘于发生在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抢劫案 。在这次事件中 ,作为 人质的银行职员产生了对绑匪的认同 ,他们害怕警察甚于害怕绑匪 。这种受害者与施虐者之间“被误 置”的情感联结 ,还体现在许多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 ,如受暴妇女与丈夫 、奴隶与奴隶主 、第二次世界大 战时期的犹太人与纳粹军官 。文章以全球风险社会作为背景 ,探讨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典型表现及 其成因 ,并尝试基于认知失调论和社会认同论来进行替代解释 。最后简要呈现了受害者 、警察 、心理医 生和家庭的相关应对策略 。 [ 关键词]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 恐怖主义 ; 认知失调论 ; 社会认同论 ; 创伤体验   当人们预期一些人会对他们施以暴行 ,但实际上却受到了这些人的善待时 ,他们会认 为自己欠这些人更多的人情 。 ———马基雅维利 憎恨恶行是自然的事情 ,但现实经常给出反例 。只有当一个人拥有自由和辨别力 ,他才可能对 情景做出正确的判断 。否则 ,当他处在高压之下 ,背负不确定性 ,并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 ,他会 被一种类似于疾病的东西所控制 :不但不憎恨恶人 ,反而为他们辩护 ,甚至一同作恶 。犯罪学家从 ( ) 病理学的角度 ,将这种现象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t he Stockholm Syndrome ,也有学者将其称为 ( ) [ 1 ] 人质认同综合症 t he Ho st age Identification Syndrome 。 一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名称的由来 ( ) 1973 年 8 月 23 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柯瑞迪特 Kredit 银行发生了一起抢劫案 ,两名绑匪 ( 劫持 4 名人质近 6 天的时间。在这次事件中 ,人质对绑架他们的匪徒产生了依恋情结 bonds of at ) [2 ] t achment ,他们害怕警察胜过害怕绑匪。 其中一位女人质和一名绑匪有出于 自愿的性接触 。人 质被成功解救后 ,他们不但不恨绑匪 ,反而为他们辩解 ,一位人质甚至建立了基金以帮助绑匪支付 ( ) 辩护费用 。瑞典犯罪学家尼尔斯 ·贝耶洛特 Niles Bej erot 将这种受害者对压迫者或施虐者的依恋 [3 ] 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根据贝耶洛特及其追随者的研究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般会表现出 3 个基本症状 : ( ) 1 人质对于绑匪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种体验的产生是有前提的 ,它需要双方有交流和沟通 。 绑匪没有虐待人质 ,并且有一些小小的善行 。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