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中的性与真
孟文通曾说,“儒家思想的本质也来自道教。”这表明儒家思想与道教的深厚关系。但是, 我们在泛滥于儒家心性论的同时, 反倒昧于道家心性论的形态和特征, 似乎心性哲学只是儒家的“独门功夫”。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道家心性论, 描摹它的理论形态和特征, 并检讨它与儒家心性论、道教心性学间的复杂关系。
一、 内容上为“真”,其又是“性”
细检《老子》和《庄子》内篇, 独无“性”字, 那么我们何以谈论道家关于性的理论呢?我们当然不能根据早期道家文献中没有“性”字而断言它没有关于心性的概念和理论。傅斯年尝考“性”古训为“生” (傅斯年, 上卷) , 而“生之谓性”也是春秋以来说性的老传统。经过春秋末年诸子学的洗礼, “性”的概念已在“生之谓性”古训的基础上锺事增华, 有了更加丰富的意味;从哲学史的角度看, “古代哲学话语中‘性’的概念晚起, 是从较早期‘德’与‘命’等概念剥落出来的”。 (郑开) 实际上, 《老子》之“德”与“命”、“朴”与“素”、“赤子”与“婴儿”, 《庄子》之“德”、“真”和“性命之情”等概念, 乃相当于后来所说的“性”的概念。1
道家所谓“性”, 首先是“自己如尔”的自然之性。《老子》说:“知其雄, 守其雌, 为天下蹊。为天下蹊, 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知其荣, 守其辱, 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 常德乃足, 复归于朴。” (第28章) “朴”乃未斫之原木, 老子借以表示事物的自然状态或本来面目, 其反面就是加诸人工的“器”。2同理, “素”、“赤子”、“婴儿”等亦无非是人性的隐喻, 意味着尚未社会化的自然之性, 象征着原初而完整的人本然之性 (包括人性和物性) 。显然, 它略近于“生之谓性”。
《庄子》通过“真”、“伪”之辨深化发挥了老子的自然人性论, 其曰:“马, 蹄可以践霜雪, 毛可以御风寒, 吃草饮水, 翘足而陆, 此马之真性也。” (《马蹄》) 这里所说的“马之真性”乃天放之性, 即不多不少、“益之而不加益, 损之而不加损”的“常然” (《知北游》) , 成玄英称之为“真常之性”。应该明确的是, “真”的反面是“伪”, 而真、伪的关系就是天、人的关系:“牛马四足, 是谓天;落马首, 穿牛鼻, 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 无以故灭命, 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 是谓反其真。” (《秋水》) “真”意味着自然之性 (如“牛马四足”) , “伪”意味着人为 (社会和文化) 的烙印 (如“落马首, 穿牛鼻”) 。
看来, “真性”首先意味着自然之性。然而, 《庄子》论性之精蕴, 须诉诸“吾丧我”命题而后能明。实际上, 这个命题已隐含了性、心两重性的观念, 也就是说《庄子》隐约有两种意义上的“性”, 这是讨论《庄子》“性”的概念的关键。《庄子》既说“性者生之质” (《庚桑楚》) , 近于旧说“生之谓性”, 也说“形体保神, 各有仪则, 谓之性”, 更深化了旧说, 把无为心性的意蕴纳入其中。换言之, 《庄子》所谓“真性”, 已不同于旧说“生之谓性”。上述“反其真”就是“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缮性》) , 而这里所说的“初”也就是“性修反德, 德至同于初”的“初”。可见, “真性”即“德”, 其中凝固着“道”与“德”的本质。总之, 《庄子》延续并发展了《老子》的自然人性论, 把隐含在《老子》中的心性论萌芽提炼、塑造成较为成熟的心性论, 目的是去“伪”存“真”, 使人们从社会制度 (礼乐) 和意识形态 (仁义) 的宰制中解放出来, 回归自然而本然的真性。
表面上看, 自然之“性”似乎与价值判断无涉, 因此也可以说道家的自然人性论是一种“绝对性善论”或“性超善恶论”。 (刘笑敢, 第275-276页) 但是道家自然人性论却隐含这样两个价值判断: (1) “自然的”和“本来的”就是“好的”, 也就是说自然的或本然的状态或属性是最完善不过的; (2) 保持自然状态或本来面目, 不假人为, 就是“好的”。这两个价值判断部分地构成了以精神逍遥为归宿的道家伦理学的基础。
二、 自然之性:“情”“理”
拙稿《道家人性论阐微》曾指出道家人性论有自然人性和无为心性两个层面, 后者乃前者的深化, 或者说, “无为”概念赋予了自然本性以心性的深度。道家的“无为”概念既指内心恬淡的精神境界, 也指宇宙玄寂的虚无状态, 还指因循顺物的政治策略, 其旨要却不离于“心”。实际上, 道家心性论就是围绕“无为”思想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心性论, 从而敷论了“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敖睨万物”的境界学说。析而言之, “无为”意味着无知、无欲和无情、无乐, 也就是说“致虚守静”的心性境界。
道家心性论中的无欲、无知是从否定方面来说的, 从肯定方面来说, 就是澄心凝神。我们从《老子》第37章和第57章入手讨论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 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5年全国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docx
- 64-mdc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初步选择.docx
- 64层螺旋c对肺静脉的定量分析.docx
- ecg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docx
- msc多期扫描在肝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docx
- 《夜夜温》中的《夜夜温》《夜色温柔》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悲剧性.docx
- 《夜夜温》中的迷惘的一代.docx
- 《夜夜温》在批评界的地位.docx
- 《聊斋志异》乱离巧相认故事类型与主题.docx
- 一种抗商业秘密的双态仿射加密方案.docx
- 新时代数字教育资源更新优化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与实施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物教学3D打印支架在植物光合作用实验中的创新设计与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中的数字物流动力机制与产业升级》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中的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与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教学学习过程监控与干预策略研究——以初中为例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下区域协同治理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数字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的版权保护与合规性法律问题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8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安防视频监控中人体行为识别与行为意图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农村公路建设对乡村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带动作用及效益评价》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大数据数据分析项目实践报告.doc
- Unit 6 Electricity everywhere 第4课时 Writing 教学设计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docx
- 防爆电气设备安装与检验考核试卷.docx
- 情态动词-专题课件(共28张课件).ppt VIP
- 《GB 50318-201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最新解读.pptx
- 河南水投集团所属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pdf
-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练习带答案(全套).pdf
- 汉字与服饰文化(文字学).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