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经略幽燕》2023-09-28.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 关于作者 曾瑞龙: 香港中文大学学士和硕士,亚利桑那大学博士, 师从著名宋史学者罗球庆,专攻宋代军事史,生前任教于香 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著有《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 战略分析》、《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和《北 宋种氏将门之形成》。 关于本书 本书是作者曾瑞龙于2003年完成,旨在跳脱传统史学框架, 尝试以宋太宗两次失败的北伐为着眼点,从“战略文化”与 “大战略”角度重新剖析宋代军事政策与行动的不足与缺 陷。在分析中,作者采用了政治学,军事地理学,战略学等 多学科并重的研究方法,试图解答北宋为何无法在对外战争 中对北方草原民族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一问题。 核心内容 本次解读按照原书结构,为你依次解读作为军事要地的幽燕 地区,在宋辽并立初期如何成为双方冲突的导火索。宋太宗 的突然继位如何让北宋毅然选择军事上的冒险主义,进行北 伐。两次战略布置截然相反的北伐,为何殊途同归,最终失 败。而北伐的失败,又对北宋随后的军事外交政策,造成了 那些深远的影响。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朱步冲,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 书,是曾瑞龙先生的《经略幽燕》,副标题是 “宋辽战争的 军事灾难分析”。作者曾瑞龙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历史学博 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是宋代军事史研究方面 的专家,但不幸因病于2003年英年早逝,享年43 岁。本书, 就是他留下的三本重量级著作之一。 说到宋朝,我们心里的感情往往很复杂。为什么呢?一方面 它是一个经济繁荣,物质丰富,艺术造诣很高,生活方式非 常风雅的朝代,但另一方面呢,从外交军事角度看,宋朝的 人设是 “积弱”,对外战争败多胜少,外交上不断割地赔款, 忍辱负重。 如何来解释宋朝这种辉煌与耻辱并存的割裂性?这是众多 历史研究专家和历史爱好者一直关心,争论不休的问题。本 书作者曾瑞龙研究的重点,是北宋建立初年,公元979年和 986年,宋太宗赵光义试图收复北方幽云十六州的军事行动。 这两次惨败,仿佛是日后宋朝对外战争连续失败的预兆。 北宋初年对辽作战的失败,被历史学家认为是近世历史的一 道分水岭,奠定了此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原农耕文明面对北 方草原民族的防守与退让态势,也为北方草原民族进一步征 服中原打下了基础。 以这两场败仗为切入口,曾瑞龙先生独辟蹊径,利用学科理 论整合的方法,同时使用了跨学科的多种理论和视角,包括 军事战略 、地理、政治制度,心理学等等,得出这样一个 结论:宋朝对外战争的一再挫败,既是人事与制度问题,也 是国家大战略内在矛盾的结果。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我们越是渴望持久的 和平,就应当了解战争。或许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接下来,我们就分三个部分,来为你解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为什么北宋朝廷执意要收回幽云十六州?它在北 宋开国大战略里占据了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分析两次北伐的失败,检讨宋太宗时代北宋朝廷 决策体系、战略部署到临场指挥的矛盾与不足。 第三部分:两次北伐失败给日后北宋整个军事外交政策的影 响与冲击。 第一部分 首先,作者曾瑞龙在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 宋代国势不如汉唐,是宋太宗两次北伐失败的直接后果。在 历代史学研究家中,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这两次北伐之所 以失败,就是因为宋朝自建立开始,它的军队就不能打,战 斗力疲软。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宋代军队 “不能打”的毛病呢?历代学 者,甚至网络上的历史爱好者,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搞杯酒释兵权,让一大批开国名将解甲 归田,不再领兵出征。再比如,北宋后来又通过搞枢密院制 度,把调兵权和指挥权分开,搞的将士之间彼此不熟悉。还 有的研究者说,宋初的疆域版图基本来自后周,失去了陇右, 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这个优良战马的产地,导致宋代始终 没有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来和草原骑马民族抗衡,诸如 此类。 不过,曾瑞龙说了,自己并不满意这样的解释,因为它们都是 一种 “单一原因决定论”。和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一样,建 立之初的北宋,统一过程中培养的尚武精神,还没有丧失; 那些在统一大业中,身经百战的强兵悍卒也在。那些能征惯 战的开国名将,虽然在杯酒释兵权行动中退隐了一批,但依 旧还有很多活跃在军事指挥第一线。不仅如此,历史学家眼 中,那些削弱了宋军战斗力的制度。在宋太宗两次北伐的时 候,要么还没有创立,要么刚刚建立,还来不及发挥影响。 如果我们还满足于那些传统的解释,就无法自圆其说。 所以,曾瑞龙在这本书一开头,就独辟蹊径,从英国著名军 事历史学家,理论家利德尔·哈特的

文档评论(0)

偷得浮生半日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