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武传;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
国家喻户晓。《汉书 苏武传》
载: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苏武 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走近作者;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
家庭---- 父亲: 班彪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 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
诗: 《咏史诗》; 《汉书》《前汉书》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汉书》:本纪 列传 表 志; 背景简介 ;听《苏武传》范读,正音正字:;赏析第一段:出使匈奴,以求通好;第一段重点词句;赏析第二、三段:缑王谋反,祸及汉使;第二段重点词句;第三段重点词句;赏析第四段:舍生取义,以死明志;1、何面目以归汉
2、覆武其上
3、舆归营
4、单于壮其节;第五段重点词句;赏析第五段:卫律劝降,威武不屈;第五段重点词句;第六段重点词句;赏析第六段:饮雪吞毡,矢志不渝;第六段重点词句;赏析第七、八段:李陵劝降,忠贞如一;第七段重点词句;第七段重点词句;第八段重点词句;赏析第九段:汉匈和亲,请还苏武;第九、十段重点词句; 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 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 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 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 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通 假 字;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其一人夜亡 天雨雪 宜皆降之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
欲因此时降武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空以身膏草野
杖汉节牧羊; 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文章主题; 详: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
略:苏武为於(wū)靬(jiān)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二、用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三、对比和映衬手法的运用。;一、张胜与苏武;三、李陵与苏武;四、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苏武形象总结; 关于气节的名句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竹石》)苏武传;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