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左传》专题练习+.docxVIP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左传》专题练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左传》 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C.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 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寡人之于国也 B.是寡人之过也??????????????????????????????古之学者必有师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其翼若垂天之云 D.以乱易整,不武????????????????????????????王好战,请以战喻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了秦晋围郑的原因,但均与秦无关,为后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 B.郑伯在危急中请烛之武前往秦营,烛之武抛弃个人私怨,以国家利益为重,同意出使。 C.烛之武善于辞令,充分利用秦晋矛盾,从秦的利益出发,晓之以利害,使秦退兵助郑。 D.子犯建议攻打郑国,晋文公从“仁”“知”“武”的角度反对,可见晋文公是仁义之君。 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故民之从之也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B.提刀而立,为之四顾?????????????夜缒而出,见秦伯 C.阙秦以利晋????????????????????樊哙侧其盾以撞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吾其还也 6.下列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以其无礼于晋 B.臣之所好者道也???????????????是寡人之过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夫晋,何厌之有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晋文之事》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王道主张。文章欲擒故纵,层层深入,反复诘难,句式不断变化,如滔滔江河一气呵成,表现出孟子散文逻辑缜密、气势磅礴的论辩特色。 B.《庖丁解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庖丁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