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05 第四单元月考作文高频题组导写-【同步作文课】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选必中册)(解析版).docx

专题05 第四单元月考作文高频题组导写-【同步作文课】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选必中册)(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 高频月考作文题组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少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经典语句,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大学》) 君子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文中子》)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物物而不物于物。(《庄子》)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 从上述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审题指导】 首先理解五句话的含义,分别是: (《大学》)译文: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君子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文中子》)译文:见到利益争着推让,听到有道义的事争着去做,遇到错误时争着去改。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物物而不物于物。(《庄子》)译文: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墨子》)译文:聪明人心如明镜却不过多言语,能干实事却不邀功争赏,这就是他们名扬天下的原因。 其次按要求从中选一,并结合现实谈启迪,五句话中有一句能理解透彻的就能把握好主题,注意选择自己熟悉且擅长的。 以“物物而不物于物”为例—— 例文 不为物累,自在清欢 ? ? ?? 庄子有云:“物物而不物于物。”诚哉斯言。对“外物”的利用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让很多人画地为牢,囿于“物于物”的枷锁而无法自拔。 揆诸本心,没有人愿意“物于物”,只是在“物物”的过程中身不由己,犹如作茧的蚕,不知不觉便自缚其中。为了不被外物所累,有人开始在梦幻的乌托邦里追求绝对自由,却不知抛却了根系所需的“物”,也就失去了自由所扎根的沃土。人生的最佳状态是物物而不物于物,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不落尘网? 物物而不物于物,需要我们承认“物物”的智慧,唯有扎根现实的土壤,人生之树才能枝叶峻茂。 荀子曾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外物不能起决定作用,但如果我们把握好外物的力量,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吹过赤壁的那场东风,让周公瑾以少胜多,在熊熊烈火中一战成名;陈桥驿备好的那件黄袍,让赵匡胤顺利登基,实现了兵不血刃的政变。周公瑾与赵匡胤都懂得借助外物来达成自己的理想,但他们更相信的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实力。无论是周公瑾的东风,亦或是赵匡胤的黄袍,都是达成理想的外在条件。 物物而不物于物,需要我们不忘本心,纵然深陷世俗的泥沼,我们依然能双眸清澈,不为物累。 老子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物质的享受总是让人乱花迷眼,也忘却了出发的初心。清朝名将年羹尧曾在战场上披肝沥胆,为雍正朝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就是这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将,却因私生活挥霍无度、狂妄自大而沦为皇帝的弃子。人性的悲哀便在于经得住刀锋战火的考验,却在糖衣炮弹面前败下阵来。人生之路本就错综复杂,唯有铭记初心,方能不为物累,恰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为什么出发。” 物物而不物于物,需要我们保持自由且独立的灵魂,用心中的眼睛看世界,才能在人生的漫漫征程中不惧迷途。 陈寅恪先生早在1929年为王国维做纪念碑铭时便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观点,时至今日,这已经成为许多人共同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然而能做到的终究是少数,有太多人习惯了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在惰性与惯性中放弃了曾经的追求。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曾痛批当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些丢了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人在横流的物欲之前完全沉沦,殊不知缺少了灵魂的肉体,纵然享尽口体之奉,依然是精神的空壳。 万物皆为我所用,万物皆不为我所有。如果一心追求外物,便是给自己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三毛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我想,“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便是“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最佳姿态,唯有放下外物的牵累,方能摆脱桎梏,行稳致远。 物可为心驱使,心不可为物役使。愿我们能够合理地运用外物,且永远保持精神的独立与灵魂的自由——不为物累识真我,万般自在生清欢。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史铁生《我与地坛》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展示】 品味生活之香,探寻人生意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