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医典选读药论典籍简介与选读.docxVIP

本草医典选读药论典籍简介与选读.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药论典籍简介与选读 药论是以本草经典论述为核心,进行药物性味、功用、主治原理的探讨,类同药物功用异同的比较,药物与人体关系的研究,以及某些特殊药物的应用要点提示等。如果把本草体系比作一棵大树,综合性本草犹如根与干,那么各家药论犹如枝叶。所有的药论围绕根干展开,正是这些极其丰富、细致、深入的药论,使得整个本草体系具备了鲜活的生命力。 第一节 药论典籍简介 《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等典籍记载药物的产地、性味、功用、主治、有毒无毒,而没有相关理论的探讨。正如缪仲醇所言:“正以三坟之书,言大道也;言其然,而不言其所以然,言其象也。”自南北朝陶弘景始在整理和补充本草的同时,开始通过“作注”或“按语”的形式逐渐展开对药物有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至明清时期,药物理论逐渐完善。 一、唐宋时期 1.《药性论》 唐代甄权著。该书注重讨论药物性能,注意结合临床实践议论药物性味主治,尤以君、臣、佐、使、使用禁忌等资料收集较多,并多举方剂印证,对临床指导作用很大,对后世药学家及临床家都有较深刻的影响。 2.《本草拾遗》 唐代陈藏器撰。该书根据临床实践将药物处方按功能分为十类,即后世所谓“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丰富了方剂学的治疗法则,为后世按性效分类药物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为后世方剂学按功能分类奠定基石。 3.《日华子诸家本草》 简称《日华子本草》,《本草纲目》称之为《大明本草》,著者姓氏不详,约成书于唐末五代年间。将药性分为温、暖、热、凉、冷、平六类,对药物性味进行了较新颖、详细的论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4.《本草图经》 宋代苏颂编。朝廷令全国各州郡征集所产药材标本及实物图,并收集功用,把辨药和用药结合起来。该书重点讨论药物来源和鉴别,药性讨论虽非每药必有,但所论药性逻辑说理性很强。李时珍评价此书“考证详明,颇有发挥”。 5.《本草衍义》 宋代寇宗奭撰。作者认为,医家临证,全凭熟解药理,而《新修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诸书又显不足。于是作者对上述诸家本草进行详尽的辨证考释,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药学理论与实践,对其中470余种药物的性味效验进行补充解释,指出并纠正了前人在论药时的许多疏漏及错误。系北宋时期药性理论水平较高的本草著作,李时珍评之曰:“参考事实,核其情理,援引辨证,发明良多。”在重视药性理论方面,可谓:“本草之学,自此一变。” 二、金元时期 1.《珍珠囊》 金代张元素撰。张元素为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创始人。该书主要结合《素问》理论,阐述了临床常用药物的“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六气、十二经及随证用药之法”,在药物归经、引经报使、脏腑辨证用药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易水学派乃至后世临床药法的发展产生了指导性作用。 2.《药类法象》《用药心法》 元代李杲(东垣)著,具体内容见于《东垣试效方》中。金元时期是中医药学继承和发扬较为辉煌的一个里程碑。李杲善于遣药,创立新方,对后世临床诊疗有极深远的影响。在易水学派“升降浮沉”“引经报使”“气味分经”基础上,前者归纳总结诸药,功效要点之外,比较突出地介绍了药物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趋势(如脏腑、经络、三焦及四肢头目等),非常适于临床需要。后者则着重介绍与临床用药制方密切相关的一些机理。 3.《汤液本草》 元代王好古著。该书是一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著作。结合前代名家诸论,最后附以己见,对药性,尤其是药物归经理论给予了特别关注,同时指出了服药时间与药性的关联性,对金元时期药性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本草衍义补遗》 元代朱丹溪著,明代方广增订。朱氏探讨内伤杂病证治,首创滋阴降火之法,世称“养阴派”,与刘河间、李东垣、张子和并称为“金元四大家”。该书主要是对寇宗奭所著《本草衍义》的补充和阐发,主要论药性,重视五行药性,颇具特色。 三、明清及民国时期 1.《本草蒙筌》 明代陈嘉谟著。书名“蒙筌”,“蒙”者启蒙,“筌”者工具,意在便于初学,在药性理论方面也多有阐发。该书的显著特色是以形、色、性、味、体五类高度概括药性,重点讨论辨证用药及药性药理,认为中药采收、贮藏、炮制、剂型、服药方法等各个环节都对药性有影响,在药性理论上独树一帜。 2.《药鉴》 明代杜文燮著。该书重视药性,如首载寒热温平四赋,又论述用药生熟法、药性阴阳论、引经药性、十八反药性、十九畏药性等,然后详细论述了173种常用药物的毒性、性味、阴阳升降、归经、炮制、功能及临床应用等,对气味阴阳论述比较精详,并结合个人经验探讨用药配伍规律,是一部短小实用的药学著作。 3.《神农本草经疏》 明代缪希雍著。该书主要为缪氏对《神农本草经》中临床常用药物进行注释,分别以“疏”“主治参互”“简误”三项论述,专以药性为纲,结合临床用药体会和规律,提出了“据经以疏义,缘义以致用,参互以尽其详,简误以防其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