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博物院的建筑语言
——专业考察报告论文
111040108
许晶晶
指导老师:
李伟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一、南京博物院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区位分析
二、南京博物院的建筑语言
1、总体布局
2、建筑风格与建筑形态
3、空间形态
4、主要结构方式
5、装饰纹样之浮雕
6、材质
7、色彩
总结
摘 要:以南京博物院的大殿的设计,营建为例,对南博建筑的装饰风格进行详细分析,和对局部细节的风格解析。全面展示其所体现的民国建筑语言。阐释折衷主义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和影响,强调空间与历史的关系。突出强调青砖这种建筑材料在设计中的丰富运用,和在形成特定历史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南京博物馆;民国建筑;历史;空间设计;装饰
正文:
一、南京博物院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区位分析
国立中央博物院是在1936 年开工的,是我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 图1)。南京博物院位于明城墙和中山东路一系列民国建筑之间,是古代文化与近代文化交织,历史遗存十分丰富的地区。南博后的半山园是原王安石故居。因此可以看出,无论从大的城市角度的区位特征,还是本地块的地段人脉,在这一用地区域内都包含了异常丰厚浓郁的明代文化,民国文化氛围,具有无可比拟的人文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图一
二、南京博物院的建筑语言
1、总体布局
国立中央博物院(南博前身)于1936 年由徐敬直,李惠伯设计,梁思成等做顾问。总体布局强调深层次的对称轴线,主题建筑远远退离中山东路主干道,前面留下深远宽大的草坪,广场,绿化带(图2),主殿前有宽大的三层石台阶。这样布置都是为了衬托出主题建筑的宏伟,高大,形成丰富的环境氛围。
南博的整个院区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布局工整,平面对称。南博建筑造型是中国古典宫殿样式,而建筑材料和结构则采用西方先进的钢筋混泥土结构,中西方建筑风格在这得到了有机的统一,是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成功典范。
图二
2、建筑风格与建筑形态
南博大殿仿辽代蓟县独乐寺山门形式,其结构多按《营造法式》设计,某些细部和装修兼采唐宋遗存。大殿为七开间,屋面为四面曲面坡的四阿式,上铺棕黄色琉璃瓦。陈列室仿自美国某博物馆,做成平屋顶,外墙加中国古典式挑檐,使之与大殿风格协调。
辽代建筑是10世纪至12世纪在我国北方地区形成的一种样式,它继承,沿用了唐代的传统,主要表现为:建筑形象比较真实地反映结构和材料原理,造型雄浑朴实,屋面坡度较平缓,立面上的柱子从中心往两侧逐渐升起,使檐部缓缓翘起,减弱大屋顶的沉重感。最为显著的是檐下简洁而粗壮有力的斗拱(图3),这是纯粹起结构作用的受力构件,它从柱头上层层出挑支撑着深远的屋檐,看上去自然生动。
图三
3、空间形态
中国传统建筑在深层次取得主导作用的是空间意识。中国传统空间意识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虚实相生,时空一体。并且充分体现在空间形态的具体设计中。
在南博的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传统建筑中的空间意识。传统空间意识中,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时间的节奏率领着空间的方位,在中国建筑构图中成就了节奏化的时空一体。通过对南博整体布局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师将大殿远远退后,远离前面的主要干道,通过对称轴线,留下宽阔的空间作草坪,广场,绿化带,层次分明,衬托出大殿这个主体建筑的高大,厚重,宏伟。不但通过对建筑的位置、体量、形态的经营,有意识地创造一个虚实相生的外部环境,而且虚实相生的观点在南博建筑的空间形态中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单体都得到充分体现。
4、主要结构方式
南博作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体现,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五个主要特点。隼卯结构,台基,梁柱,装饰性屋顶和斗拱。南博建筑是以大厅为主体,仿辽代“ 四阿”式屋顶造型。“四阿”式屋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又称庑殿顶。
建筑最为显著的就是其粗壮有力的斗拱,而斗拱是结构之关键,并为度量单位。在木构架之横梁及立柱间过渡处,施横材方木相互垒叠,前后伸出作“斗拱”,与屋顶结构有密切关系,其功用为以伸出之拱承受上部结构之荷载,转纳于下部之立柱上,这是古代大型建筑物必用的结构方式。
5、装饰纹样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