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市南开医院
名中医工作室
戚经天
中风
内容
4 注意事项
3 辨证论治
2 病因病机
概述
现代医学的认识: 一、概述
申风——是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的 俗称,是指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供
应障碍引起的局灶性神经损害。
包括:
出血性:脑出血
缺血性:脑梗死
大脑
脑室
脑脊液
脊懂
年龄
(55岁以后更易发生中风)
中风
十十十
含检量
糖尿病
吸烟酗酒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肥胖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起源于《黄帝内经》 ——偏枯:
“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
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
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风的含义——六淫外邪之一 (风、寒、暑、湿、燥、火)
注 :六淫、七情;
八纲——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四诊——望、闻、问、切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
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 仆而喝僻不遂等为主要的病症, 因发病急骤, 变化迅速,与自然界里风性善行而数变相似, 古人类比风邪如矢石之中人,故曰中风。
——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中风的概念
二、病因病机
。外 风论——正气先虚,然后风邪偏中于身之半,以致 营卫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而发半身不遂 之偏枯。“外风说”在《内经》至唐宋时代盛行;
内风论——又称肝风,是机体阳气抗逆变动而形成的
一种病理表现。包括肝阳化风,热极生风, 阴虚风动, 血虚生风等。
近代将内外风相合,
才标志着完善的
中风理论得以形成。
1风
2火
中风
3痰
5虚
4瘀
病机
风
1) 、 外风:风邪所致, 风气通于肝;
2)、内风:七情所伤,劳倦过度,热极生风,或久病
耗血,年老精亏血少等。表现为手足震颤,肢体麻 木,屈伸不利甚或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
包 括肝火、心火、胃火与阴虚火旺等内生火热。
实火常见原因:
情志过激,气郁化火;
情志不遂,或忿郁化火,肝郁化火;
或劳神过度,五志过极,心火暴甚; 饮食失节,嗜欲偏颇,积热内蕴
水不涵木,水不制火,木火生风;
则肝阳化风,肝风内动,风火相煽。
虚火责之阴亏
火
痰
痰— — 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其形成与肺、
脾、肾、三焦的气化功能失常关系密切。
肥、贵人生活优裕,嗜食肥甘,脾之运化不及,
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发为中
瘀
指凝于脉中之血,或溢于脉外的“离经之血”,
亦指流行不畅而郁滞之血。
瘀血理论在近代日益受到
重视,现代则随着对“活血
化瘀方药的深入研究及
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
确立了其地位。
v 指正虚
肝肾阴虚
脏腑久虚
精血亏虚
气血两虚
元气虚、气虚等等
v 在中风病机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注: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虚
气血素虚
劳倦内伤 忧思恼怒
饮酒饱食 上
厘力过度
亏
虚
瘀血阻滞
痰热内蕴
阳化风动 血随气逆
脑脉痹阻
血溢脑脉
之外
中风的发生
发为中风
三、辨证论治
中脏腑
中经络
(一 ) 辨 中 经 络 、 中 脏 腑
中经络——虽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
利,但意识清楚;
中腑— —二便闭塞不通,虽有神志障碍但无昏
迷;
中 脏— —肢体不用,昏不知人。
(二)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
治疗原则
1、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
2、 中腑——通瘀泄热
治疗原则
3 、中脏闭证——治当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
脱证——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之证——醒神开窍与扶正固脱兼
4 、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多为虚实兼夹,扶正
祛邪,标本兼顾
(四)脱证
(五)后遗症
(一)脉络空虚,风邪入中
(二)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三)闭证—— 阳闭、阴闭
(
)
1、症状:
1 )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
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
2 )兼症: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
3 )苔脉:苔薄白,脉浮数。
v 2、治法: 祛风养血,行血通络。
v 3、主方: 大秦艽汤加减。 小续命汤、大续命散
v 4、常用药:
秦艽、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解表祛风 地黄、当归、川芎、赤芍──养血行血
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 脉络空虚,风邪入中
(
)
1、症状:
1 )主症: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
则半身不遂等症。
2)兼症: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腰酸膝软。
3 )苔脉: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v 2、治法: 育阴潜阳,镇肝熄风。
v 3、主方: 镇肝熄风汤加减。
v 4、常用药:
白芍、玄参、天冬──滋阴柔肝熄风
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镇肝潜阳
牛膝── 引血下行
二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天麻、钩藤、菊花──增强平肝熄风之力
加减应用
v 痰热较重者,加胆星、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
v 心中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