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科”等,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损伤及筋骨疾患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们要努力学习中医学,学好中医骨伤科学,为维护人类健康服务。 第一节 中医骨伤科的起源 一、远古时期(远古—1.8万年前)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创造性的民族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猿人”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和发展着。60多万年前,“北京猿人”已能制造粗糙的石器和原始骨器工具,在原始人居住的山洞里发现很厚的灰烬与用火烧过的兽骨,证明“北京猿人”已学会用火。20万年前的“河套人”时期,石器有了很大进步,并已发明了人工取火。在烘火取暖和烤炙食物的基础上,人们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从而产生了原始的热熨疗法。原始人在对付大自然灾害及抗击猛兽侵袭时经常导致创伤,人们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一些简易的理伤按摩手法;对伤口则用树叶、草茎及矿石粉等裹敷,逐渐发现具有止血、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作用的外用药物,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在远古时期,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人们常患筋骨痹痿之疾,《吕氏春秋·古乐》曰:“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反映古代人已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便逐渐产生了导引法。 二、原始氏族社会时期(1.8万年前—前21世纪) 在旧石器晚期(约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遗址中,人们发现石斧、石锤及骨针、骨锥等器具。《山海经·东山经》记载:“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后世郭璞注解时认为,箴石“可以为砭针治痈肿者”。“山顶洞人”过群居生活,逐渐产生原始氏族社会,生活以渔猎为主,能用砭针治疗外伤疾患。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约前5000—前3000年)已有石镰。这种石镰,外形似近代的镰刀,可以砭刺、切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这说明新石器时代外科手术器械——砭镰已产生,并出现了外伤科名医俞跗。 三、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 我国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代,较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促进了医学的进步,中医骨伤科开始萌芽,出现了“疡医”。 (一)夏代(前21世纪—前16世纪) 夏代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用以治病的针是石针、骨针。考古工作者在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很多陶制的酒器,《战国策·魏二》曰:“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可见在夏代已有了人工酿酒。酒可以通血脉、行药势,也可以止痛、消毒,这对治疗创伤疾病很有意义。 (二)商代(前16世纪—前1066年) 商代冶炼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从殷墟出土文物来看,不仅有刀、针、斧、锛、矢等青铜器,而且还发现了炼铜遗址和铜范,说明商代已达到青铜器的全盛时期。由于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医疗工具也有了改进和提高,砭石逐渐被金属的刀针所代替,据《韩非子》记载,古人“以刀刺骨”,说明“刀”已经作为骨伤疾患的手术工具了。 商代后期,我国汉字发展已基本成熟,从甲骨卜辞和器物铭文中发现记载的疾病有几十种,其中骨伤科的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疾骨等。甲骨文还有按摩、外敷药物及药熨治病的记录。 相传商初伊尹发明“汤液”,《甲乙经·序》曰:“伊尹……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这是中药内治法的重大进步,标志着复合方剂的诞生。考古发现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有30多种药用种仁,其中有活血化瘀的桃仁,说明商代已应用活血化瘀药内服治疗跌打损伤。 (三)西周、春秋时期(前1066—前476年) 奴隶社会晚期,我国农业社会已较繁盛,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有了新的发展,有了医政的设置和医疗的分科。《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供)医事。”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其中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疡医就是外伤科医师,周代疡医已能运用“祝”“劀”“杀”等疗法治疗外伤疾病。 《礼记·月令》载:“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蔡邕注:“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说明当时已把损伤分成四种不同类型,同时采用“瞻”“察”“视”“审”四种诊断方法,这既是法医学起源的记述,又是古代中医骨伤科诊断水平的标志。 第二节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