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汉语试题库-音韵部分练习参考答案 .pdf

古代汉语试题库-音韵部分练习参考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试题库-音韵部分 练习参考答案 [练习一] 一、1.隋代陆法言撰,成书于隋仁寿元年。是韵书史上划时代 的产物,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据考订,全书分一百九十三韵, 按平上去入共分五卷。《切韵》对研究汉语语音史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元代周德清著,是一部专供北曲作家作曲押韵和审音辨字用 的韵书,它的音系代表了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分十九个韵部,首创 “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之说。此书一改过去韵书承袭《切韵》旧制 的弊病,能以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而成为研究近代音系的基本材 料。 3.参课本P1049。 4.等呼:等韵学术语。宋元等韵图分韵母为开口、合口两呼, 又据介音的有无和主要元音的洪细,把两呼各分为四等。 5.韵摄:宋元等韵学家把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的韵 归并成一组,不计声调,称为韵摄。《切韵指南》把 《广韵》的二百 零六部归并为十六摄。 6.古代一些人在读到 《诗经》等上古韵文时,感觉某些韵脚字 不和谐,就凭主观读另—种音以求和谐。这种作法,前人称为“协音”, 又作“叶音”。这是缺乏历史观点的学说。 7.即 “诗韵”。金代和宋末人根据《广韵》同用、独用原则,将 《广韵》的206部合并为 106部,成为元明清以来近体诗押韵的依据。 因书初刊于江北平水,故称 “平水韵”。 二、微:轻唇、次浊;知:舌上、全清;从:齿头、全浊;端: 舌头、全清;群:牙音、全浊;喻:喉音、次浊;来:牛舌、次浊; 日:半齿、次浊;匣:喉音、全浊;邪:齿头、全浊;帮:重唇、全 清;定:舌头、全浊;娘:舌上、次浊;敷:轻唇、次清。 三、参 P1051 四、1.平分阴阳:条件声母的清浊,清音变阴平,浊音变阳平。 2.浊上变去:全浊上声变去声 3.入派三声:即入声字分别归到平上去三声里去了,全浊声母 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字归去声;清声母字归现代阴、阳上去四声。 [练习二] 1.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2.章太炎的娘日二母归泥说 3.曾运乾的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4.黄侃的照二归精,照三归端 参课本 P1055 二、见课本 P1053 三、见课本 P1058 四、见课本P1052 五、音韵学家按照韵母中的韵尾的不同,把韵母分为阴声韵、阳 声韵和入声韵,带鼻音韵尾的是阳声韵,带塞音韵尾的是入声韵,韵 尾是元音或不带韵尾的是阴声韵。古音中主要元音相同的阴、阳、入 声韵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即阴阳对转。阴阳对转反映了汉语语音的系 统性,为此,阴韵学家按照对转关系使古代韵部阴、阳、入声韵互相 配合,分配的情况如下:之、职、烝,幽、觉、冬,宵、药,侯、屋、 东,鱼、铎、阳,支、锡、耕,脂、质、真,歌、月、元,微、物、 文,缉、侵,盍、谈。 六、破读原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 一种方法,如“王”,名词,帝王,读平声;动词称王,读去声。假 借是古人书写某个词时,没有写本字而是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 一种是六书中的假借,本无其字的,如代词“然”即借“燃烧”的“然” 的形体;另一种是本有其字的,又叫古音通假,如 “归”借为 “馈”。 破读和假借不同。假借字和本字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没有 必然联系,而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有着历史的联系。 [练习三] 一、1.音和: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 声调和韵母相同的叫 “音和切”。如 “刚,古郎切”。古、刚双声,郎、 刚叠韵。 2.类隔:反切上字跟被切字声母不同。即端组作知组的反切上 字;非组作帮组的反切上字。 3.膑,鼻引:反切注音。“膑”是被切字,“鼻引”是切语。鼻, 反切上字;引,反切下字。? 二、譬况、读若、直音、反切。反切法较科学,它第—次把一个 汉字音节分析为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对待,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 音,上字定声母,下字定韵调。如:毛,莫袍切,即mao=m+ao。反 切法克服了其他注音方法的某些缺点。 三、1.声调不同。“下”本为上声,因其为匣母,全浊上声变去 声,故今读去声;而“莫”为次浊音,“马”也是次浊音,次浊上声 字今仍读上声,“马”仍保留上声调,不变为去声。 2.浊音清化规律,全浊声母字清化后,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徒”是平声送气,“杜”为仄声不送气;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