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介绍水族风情节日等.ppt

少数民族文化介绍水族风情节日等.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族文化 水族风情 水族节日 水族歌舞 水族服饰 水族工艺 水族水书 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目前,全国共有水族34.7万人,其中,大多数分布的贵州省境内。在广西境内的水族约有1.28万人。主要分布在南丹、宜山、融水、环江、都安、河池等县、市(自治县)。?     水族自称为”虽”,汉族称之为”水”,是民族自称的音译。在历史上,水族曾被统称为”百越”、”僚”、”苗”、”蛮”等,直到明清两代,才有”?”、”水家苗”、”水家”的汉称。解放后,根据民族意愿,国务院于1956年确定其族称为”水族”。? 水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水族先民从”骆越”母体中分离出来后,就一直生活在今天贵州省的三都、荔波、独山、都匀一带。 自晋至隋,这一地区一直在谢氏地方政权的统治之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水族先民逐渐发展成为单一的民族。 唐宋时期,中央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立”羁縻州县”进行统治,元明时期,又设置了土司制度,以后改土归流,派流官进行直接统治。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水族地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末民初,水族地区社会秩序混乱,人民受尽滇黔军阀和土匪的蹂躏。在此期间,部分水族人民不堪忍受军阀和土匪的烧杀抢掠,陆续从贵州的三合、荔波、独山等县迁入广西的西北部。?   水族节日 水族节日一般以宗族血缘来划分的地域节日。各地的节日不尽相同,大的节日有借端、借卯、借额、借苏宁喜、春节等。此外还有端午、清明、七月半、六月六等。 根据“水书”记载,水族历法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和春夏秋冬四季。阴历的九月为其岁首,阴历的八月为其岁尾,以十二地支记日。 根据水历,水族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端”节和 “卯”节。  端节 端节,水族人民又称“借端”(“借”水语“吃”的意思)吃端、过瑞,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等地水族人民在农历岁首(农历九月)欢庆团聚、辞旧迎新、庆丰收而举行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端节(水年)是水族人民辞旧迎新、祭祀祖先、庆贺丰收和预祝新的一年幸福美满的传统节日。 水族同胞载歌载舞,相聚狂欢。向客人展示了庄严肃穆的祭祖活动、古老神秘的水书、巧夺天工的马尾绣,以及舞火龙、耍水龙、抢鸭子、赛马等传统水族民间表演。 端节图片 卯节 水族语叫“借卯”(意思是“吃卯节”)。是荔波县和三都县九阵地区水族人民的节日。 “卯节”一年一度,为时4天,卯节除了祭祖、大规模走亲访友、宴请宾客之外,最热闹的要算上卯坡的对歌,因此卯节又叫“歌节”。 关于“卯节”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对仙男仙女,男的叫阿腊,女的叫阿向,他俩相爱结为夫妻,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并经常帮助别人,后被尖顶王赶走。他们热恋故乡,不忍离去。于是阿腊变成正腊坡,阿向变成了要向井,从此正腊坡森林茂密,要向井长流不息,周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选择了这个吉祥的日子唱歌跳舞,一代一代传到现在。 额节、怀雨、苏宁喜节、洗澡节、敬霞节 按照水族的族规,凡过端节的村寨,就不过卯节,而过卯节的,就不过端节。 “水族的情人节”——卯节 。 水族的古老而神秘的卯节被成为“东方情人节”。 水族歌舞 水族的民族传统体育同有些民族一样,其中有不少项目是与舞蹈紧密相连的。它们大多是融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文艺活动,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逢年过节,是水族村寨最热闹的日子,那里的歌舞升平总是令来此的宾朋好友们流连忘返。 “打铜鼓”是水族广泛流行的打击乐器,尤为广大青年所喜爱。 《角鼓铜鼓舞》是众多水族民间舞蹈中较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每年的农历八月到十月的“端节”,是水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这时水族乡民就会跳起欢快的角鼓铜鼓舞。铜鼓是水族的珍贵文物,世代为传家之宝而珍藏;角鼓则是水族自娱自乐中的主要乐器之一,打起铜鼓;敲起角鼓,水族青年男女欢聚一堂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水族人民喜庆丰收的欢乐场面,象征着民族团结友爱和快乐。 在众多的文体活动中《斗角舞》也是水族乡民非常喜欢的舞蹈之一。《水族斗角舞》也称《斗牛舞》,水语称为“斗贵”或“兜刀”,意思即为斗牛、斗角。它原是水族人民用以祭奠祖先的一种祭祀性舞蹈,一直在水族民间广为流传。随着历史的变迁,斗角舞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民间舞蹈。多年来,每当红白喜事,传统佳节之际,人们就跳起着激情奔放的斗角舞,以表示水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企盼岁岁五谷丰登好年景的美好心愿。 舞蹈《金秋端节》通过水族青年男女们热烈奔放的舞姿,表现了水族人民喜庆端节,马坡赛马,载歌载舞,谈情说爱的节日场面。 斗角舞图片 金秋端节图片 角鼓铜鼓舞图片 水族服饰 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特别禁忌大红、大黄的热调色彩,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

文档评论(0)

孜孜不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