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笔记(全册)
1北京的春节
一、 词语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
变得焕然一新。
截然不商:截然:指界限极为分明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
同之处。
残灯末庙:残灯:快要熄灭的灯。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文中指春
天快要结束了。
独出心裁: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娴熟:熟练。
二、 句子
1.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赏析:引用俗语,说明春节是从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开始的。
2.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产品展览会,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用料之丰富。
3. 腊月二十三 小年,差不多就是 春节的“彩排” o
赏析:将 小年形象地说成春节的彩排,说明 小年很热闹,也
预示着春节会更加热闹隆重。
4. 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己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赏析:体会到人们对除夕风俗的重视,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和对美
好生活的期盼。
5. 这些比赛并不为谁争第一谁争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
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赏析: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
活追求美好的优秀品质。
6.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光
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
月十五,人们看花灯,放鞭炮,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
高潮。
三、 中心
本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按照时间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线
索,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图,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
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
喜爱和认同。
四、 课后题
1
1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依次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
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等时间段人们 节的情景。其中
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5天,而对
于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两天的情景描写的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
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有利与读者对北京人 春节的
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 往年一放假,爸爸妈妈就会带我们去逛街,买年货、新衣服、春联
福字以及各种食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提倡环保,我们现在不购买
鞭炮了。除夕中午吃 饺子,我和爸爸就开始贴春联和福字,妈妈准
备年夜饭。在满桌的年夜饭中,鱼和年糕是必不可少的,象征着年年
有余和步步高升。
初一早晨我们就会和父母一道给长辈们拜年,口里说着“恭喜
发财” “恭喜发财”,长辈们就会拿来糖果和红包发给每个小孩。拜
完年,中午是家庭聚会。从初二到初五,我会跟随父母走亲串友,给
长辈们们拜年。
3. 带点词语都是北京口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通俗易懂,平实淳
朴。把语言的通俗性和文学性结合起来,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
琢。
五、有关节日喜庆气氛的词语
张灯结彩火树银花锣鼓喧天普天同庆
举国欢腾 鞭炮齐鸣 欢聚一堂 阖家团圆
2腊八粥
一、中心
这篇课文选自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以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为线索,写他等粥(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 程,把八
儿天真烂漫、嘴馋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展现一幅甜蜜温馨、其乐
融融的家庭生活图,表达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
多音字
敖. do (煎熬) ao (熬菜)
八、、•
匙: chi (汤匙) shi (钥匙)
脏: zdng (肮脏) zang (肝脏)
咽: yan (咽喉) yan (吞咽)yfe (呜咽)
三、 句子赏析
初①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 ,嘴巴上长了许多
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
腻的感觉呢。
2
文档评论(0)